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8年7月

本周英国各大报刊陆续刊登了关于北京奥运的消息。盛事在即,在2012年同样要举办奥运的英国人眼中,北京奥运到底是怎样的呢?

环境污染

近十年来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日新月异的北京城。为了迎接奥运,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北京“正在考虑限制90%的私家车上路和关闭更多的工厂”。

然而,就在奥运村启动的第二天,英国《金融时报》等主流报纸纷纷以污染为大标题,质疑北京环境治理工作。当日,众多体育明星和中外记者齐聚北京天安门广场。广场中央,红白相间的北京奥运标志笼罩在一篇灰蒙蒙的大雾中。是天公不作美吗?还是像英国报纸说的我们北京的环境污染根本就没有改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都不得不更倾向于后者。

在我出生到上中学的那会儿,我记得北京拥有很多蓝天,空气清新,绿地也多。如今每年回国度假,都不免有些不适。因为就算晴天,天空也不透彻,空气中太多悬浮物,绿地基本也都变高楼了。高档住宅小区,环境略好。但是也是楼挨楼,地下地上全是车。

要说我们的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确实为了治理环境花了不少心血。但比起经济发展下污染源(例如私家车和工厂)的增长速度,治理的成效显然是望尘莫及。

日前,我的新西兰室友问我关于北京私家车实行单双号是否确有其事。他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有违人道。但是我却觉得单双号或者任何一种限制私家车上路的规定,早就该实施了。这样对环境也好,对交通也好,对大家都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会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现代化进程。想想伦敦有多少地铁、火车和公交线路,而我们偌大的北京居然在奥运申办成功前只有两条老旧的地铁线路。有人老拿我们政府早前修了太多地道做借口,但为了奥运,地铁N条线相继修好,6环也即将全线通车,连公交系统从去年开始用拍卡的了。我只希望这些所有的努力,不是暂时性的,不是为了奥运,不是为了向别人展示什么,就为了我们北京居住的人,不好吗?

否则等外国记者入京后,也不会买账。他们就会跟之前英国报道中说的那样,有3/4都不是冲着奥运而来,而是为了披露我们的种种问题而来。

 

“人文”奥运,最起码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为了‘人类文明’举办的体育活动,而不是为了‘政治立场’而演变的权势角逐。而“北京”奥运,也绝不能是为了营造一个乌托邦似的北京城,而是堂堂正正、地地道道的北京的奥运会!

 

Read Full Post »

谁主沉浮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713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世界正急需对经济、反恐等议题进行全球性的讨论,但西方仍目中无人、傲慢地坚持运行既有八国集团(G8)体制,这是相当愚昧的。G8需要扩容,中国、印度和巴西必须立即获许加入一个新的G11,西方领袖也需尽快意识到世界的将来是需依靠这些急速崛起的巨人,远非西方自己。

  文章摘译如下:

  现在说G8毫无意义似乎变成一件“追上潮流”的事。无可否认,上周举行的 “世界先进工业民主国家”峰会处于一个谷底。在一番装腔作势、“午餐会”和“金融稳定协定”后,聚集在日本北海道的元首们已经向公众尽展了他们的无能。西方股市日益下跌,原油价格再创新高,上周当经济衰退的刺鼻气味不断加剧,各界也似乎更落力地指摘G8不对题。
  

   不过,G8并非无关痛痒的。在这个全球迅速一体化的年代,对可信、具代表性的国际性组织的需要已越来越大。

  自1970年代中期,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和加拿大已开始举行年度峰会。到了近期,由于4G7成员依赖俄罗斯的油气燃料,俄罗斯才被不情不愿地加进去。

  即使算上俄罗斯,G8国家的总人口只是占世界的14%,经济方面也只占世界少于60%。在全球生产比例上,8国也只会不断下降,而急速崛起的国家的发展将持续超越西方。

  中国、巴西及印度等国多年来激起了5%10%的年度增长──一个被认定为的将会持续下去的数字。以金钱来计算,这些国家分别是全球第4、第10和第12大的经济体系。

   

    ……

  倘若不进行重组,G8几年内将沦为笑柄。如果没有印度和中国参与,何必费劲就气候改变问题举行“高层次对话”?如果没有中东参与,何需讨论“油价稳定”?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正手持庞大的资金储备,何需对“金融合作”提出意见?

  ……

 

    看到这则报道,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曾经在上两个世纪侵略我们,压榨我们,将我们的国土沦为殖民地的这些西方大佬们,终于也要依仗着我们发展中国家的鼻息苟延残喘。

 

    日前的G8峰会,虽然日本是东道主,G8富国成员唱主角,但也邀请了中、印等新兴5国以及其他9国。这是八国峰会历史上参与国最多的一次。峰会上各国首脑就粮油价格、次贷危机、非洲发展、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点讨论。

 

    无论G8体制如何地华丽、如何地贵族,只怕也不能独自在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情势下作出漂亮的转身。金砖四国”(俄、中、印、巴)只有俄国是G8成员,其它三国都参加了对话。可以说,上述重要议题,如无中国等的参与,很难想象会获得有效的讨论和解决。虽然美日一直阻挠中印等国加入G8,但重组G8乃是大势所趋。就连先前反对扩充的英国首相布朗在北海道也说道“世界正迅速地改变,我们必须随之改变。”。

 

    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点已无可否认。中国虽无G8名份,但已具G8实力。目前之所以徘徊于G8之外,除了G8“目中无人”“傲慢”“愚昧”(以英国报道中的原话)外,对中国自身亦不失为明智的观察与选择。中国素来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盟友,在国际事务中应有其独立的价值观与独特的代言身份。那些与我们制度和体制不和的“富人俱乐部”成员国,他们可以把我们拒之门外,我们也不屑跟他们同流合污。但说到底,我们谁也不能无视谁的存在,谁也不能在全球化的大局下独善其身。世界人民的福祉,可不是一两个国家就能请愿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G8吗?中国吗?是也不是。老生常谈一下,还是人与自然。

 

 

Read Full Post »

Updates

 
The ‘best friend in my company’ has started his new job since Monday! Congratulations!!! He always complaints that my blo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boring, talking about politics, no pics etc etc. Besides, the simplified Chinese thing has almost prevented him from reading it. (sigh…)
 
Anyway, I’m living in a world that English (or whoever thinks he/she is English) dominates. So, sorry, mum, this blog has to be in English.
 
Several updates:
 
1) To get the bloody 2 for 1 cinema ticket, I have switched my mobile network from Vodafone to Orange. Good thing is my number remains the same; bad thing is I have to bin my pink moto v3, the only lovely birthday present from my colleagues nearly two years ago, just because it can’t be unlocked (Is it a sign?) Anyway, I am happy, as long as I can watch more films. haha.
 
2) Joined lovefilm! Yeah, more films. Have watched Atonement (Recommended) and Memoirs of a Geisha (so-so). Beaches is on the way. Will watch 2night.
 
3) Caught a bad cold. Even not sure whether it is a normal flu or hay fever. (why everyone seems to have hay fever in England, btw?) Feel like my body is dying, but my soul is coming out. Hopefully it will show some true colors soon. (I don’t know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4) Back to films. Wached Kung Fu Panda last weekend, which was OK. Typical American story, only to fit into a fat Chinese panda. Two lines to remember: First, there is no accident. Second,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that you are Special. So I am still the last unicorn, somehow. hehe.

End of updates…

Read Full Post »

中西合璧 功夫熊猫

74的《独立报》就最新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引起争议刊登评述。文章的标题是:功夫加熊猫,好莱坞击中中国

文章说,《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票房收入周三超过一亿人民币,这在好莱坞电影经常引起争议的功夫故乡中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文章说,北京观众尤其兴致盎然,考虑到中国人一向为功夫而自豪,熊猫又是中国的象征,看来梦工场动画对这两种元素的处理都还恰到好处。

不过文章也提到经常带着个玩具熊猫到处走的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呼吁抵制这部电影。他认为,这部电影品味低劣,对四川地震受害者有失尊重。

文章说,可能是考虑到了抵制的声音,中国电影管理当局推迟了影片在四川的上映,但此举又引来了网民的反弹和新的争议,上海一家报纸也发表评论说,电影的主题激励人心,这也正是地震灾区人民需要的。

这篇文章的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的视角并不在西方人如何评价《功夫熊猫》,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如何看待这样一部融合了东方元素的好莱坞大片。

 

任何一部电影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对《功夫熊猫》,我们似乎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部单纯的卡通电影作品来衡量。观众买账也好,抵制也罢,都或多或少掺杂着某种难以名状的民族情绪。

先说买账的。他们喜爱《功夫熊猫》,用报道中的话来说,是因为他们认可功夫加熊猫的组合以及影片对这些中国元素的处理。

中华瑰宝如数家珍,但世人都认可的却寥寥无几。‘功夫’和‘熊猫’算是最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中国形象代言人。它们一方面将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遗产发扬光大,一方面也抑制了世人了解多元化的中国的一面。对于‘功夫’和‘熊猫’的组合,是结合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精髓,还是只是电影商业运作下的促销品,只有看过影片的人才有发言权。

我这里就简单摘录一些中国观众对《功夫熊猫》的感想:

要融合中国元素其实不难,《功夫熊猫》里处处都很中国。瓷器、毛笔、庙宇、豆腐、麻将,针灸。这些都是表,侠气才是魂。这股侠气从开篇展露端倪,在星夜狙击开始凝聚,最后在浣熊五子与雪豹决战悬崖时爆发。不敢说是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至少给了人们一份久违的感动。”……“纵观近些年,七剑策马下天山没有给我感觉,金城武和老刘打得天都逆色了我也没有感觉,张东健拿张柏芝放风筝我更没有感觉。偏偏是这些个虚拟的动物,它们没有手持利剑,也没有古代剑侠飘逸的装束,却周身激荡着侠气。撇开动漫界不谈,试问中国电影界,有多少年没有拍摄出让人感觉侠气荡然的影片了?”

不错,正如这位观众所说,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都十分不屑于西方人眼中的武侠。因为他们的武侠完全没有侠情豪意,只有花拳绣腿,无非是博人一笑。在为成龙大哥的真功夫征服国际影坛而骄傲的同时,也不难看到为了迎合好莱坞而应孕而生一些哗众取宠的冒牌打星。但这次《功夫熊猫》拜师学艺,深得真传,竟赢得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好评。就算有人说熊猫阿宝不过是披着唐装的SupermanBatmanSpiderman,但作为西方主流的电影人能够注意并开始了解中国文化,还是值得称赞了。

再来说说抵制方的代表——中国电影管理当局和‘熊猫人’ 赵半狄。按报道中的话,他们之所以抵制《功夫熊猫》是由于影片“品味低劣”并“ 对四川地震受害者有失尊重”。

 

打个比方吧,一个在中国工厂批量生产的玩具,在打上“迪士尼”的标签后,便能在全球销售,身价倍增。《功夫熊猫》也一样,明明是Made in China的“功夫”和“熊猫”,结果却被洋鬼子生生拼合在一起,成了梦工厂的摇钱树。试问中国电影管理当局能开心吗?于是,你就拿四川人民作挡箭牌了,说影片粗俗,说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请问我们中国人就真都这么脆弱和愤青吗?我们对西方的抵制情绪快成习惯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似乎都被利用了。我们的当局这样评价人家的影片,未免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说到底,中国动画工业的停滞不前,我更愿意相信国内不是没有优秀的动画人才,而是被广电的政策扼制了创造力,想象力。广电是死不悔改型的,所以我也没有必要浪费口沫。如果他们真的有心改良,只需要记住两点:动画的受众不止是孩子,动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不是教育。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可以慢慢弥补。制作理念上的差异,注定了中国动画永远是幼稚的代名词。

 

我很高兴四川地区已经恢复了《功夫熊猫》的放映,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难得的笑声,这比那20来部正在紧急赶拍或筹拍的地震片来得更加珍贵。至于那位坚决抵制的赵某,就让他自生自灭去吧——套用一句带有传统儒家哲学智慧的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俗人多了,什么熊猫人都有。

Read Full Post »

英厨品评中餐

 

上周英国各大报纸竞相报道了贵州骚乱、达赖喇嘛和北京奥运等与中国相关的消息。对于政治嗅觉一向不太灵光的我,忽然在71日伦敦《地铁报》上看到了一整版关于英国电视节目大厨探访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章,顿然耳目一新。

 

文章的标题是Rhodes to the Orient”Gary Rhodes是英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厨。他这次为UKTV录制了一期中国饮食的专题节目。

 

之所以选择中国,一方面是因为热门,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人们对真正中国饮食的认识十分有限。我们在英国说的中餐一般都是粤菜Rhodes说道。很多相似的食材在不同地区用途却截然不同。比如,葱姜蒜在中餐中运用很广泛。但在焖鲶鱼时,在下面放姜丝和葱丝,只是为了增加少许风味。

 

当记者问及此次中国之行的感受时,Rhodes热血沸腾地讲述了一段他在中国喝蛇汤的经历。他说,我正在品尝蛇汤的时候,一个老妇走到桌前。她在蛇身上戳了个洞,然后取出它的胆囊。她将它漂净,然后当着我的面弄破,将绿色的胆汁倒进盛有鸡蛋花的碗里,让黄色的线条穿梭于胆汁间。下一分钟,我就要喝了它。但我并不觉得不快。我真正想尝试的还有那架子上一排排的小老鼠。

 

对于一个西方厨师能够如此兼容并受地汲取中餐文化实在不可小窥。当然,也不是说敢吃鼠肉蛇汤的外国人就了解中餐。必定从保护动物的角度,这不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而且烹饪珍禽猛兽也不能诠释真正的中国饮食。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饮食呢?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其三,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很是讲究。

 

相比之下,西方的饮食,由于最初是主要以畜牧为主,肉食在饮食听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由于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没有必要对饮食进行装点,内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饪的发展,欧洲人在显示富裕的时候,多是饮食的工具来表现,如各种的器皿的多少和豪华成为讲究的内容。另外也不把吃这种人生易于满足的事情作为人生的至乐来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国的俗语语可以高度概括,即饱暧思淫欲。他们更多地追求情爱,西方文化体现出一种情爱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体现出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饮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华人华侨在海外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为天下。但是就英国而言,由于历史因素,早期移民并在英国经营中餐的华人多半是来自中国香港、广东和福建等地。因此菜式方面也多为“粤菜”。再加上迎合西方人的口味,所以导致英国的中餐的口味大同小异。你在这家餐厅看到的菜,80%以上到别家也有。像鬼佬点餐,只知道“咕咾肉”“柠檬鸡”“豉椒牛”,这只能是外卖中餐,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想我们中国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在英国,能品尝到几种?真正地道的又有几个?

 

当然,我们不能光怨英国的中餐业。因为他们的生存已十分艰难。没有招牌菜,是因为没有好厨师。可大厨需要从国内聘请,还需要办理工作签证。在英国的中餐业,黑工是个老大难,再时不时地赶上英国突击扫查。做饭的生活没保障,做菜也很难用心,我们吃饭的自然更吃不出新意。

 

略带欣慰的,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陆人留英,中餐馆的菜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起来。像在伦敦,主营川菜、北京菜、东北菜、新疆烧烤的餐馆悄然兴起。虽然大多数就餐的人依然是中国人,但也有不少英国本地人开始了解并接受了多元化的中餐饮食文化。就如同大厨Rhodes一样,他为英国人引入的是一个敢于尝试真正东方美食的新天地。

Read Full Post »

W——Winchester (温彻斯特)

地理交通

Winchester是英格兰南部的历史名城。城市位于South Downs的西部, 由Itchen河贯穿。

从London Waterloo, Weymouth, Brighton, Portsmouth, Southampton and the North都有火车直达。
我们是从Waterloo当日往返。单程约1个小时。4个人的group tickets合12.15/人。

火车票查询:
www.thetrainline.co.uk

巴士票查询:
www.nationalexpress.com
www.megabus.co.uk (需要提前订票)

自驾:
The town is conveniently situated for the M3 motorway from London to Southampton. Winchester and its city centre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car-unfriendly; an excellent Park and Ride site National Park and Ride Directory is located just off junction 10 of the M3 (from M3 north, exit at junction 9 and follow the signs) and buses provide a link to the city centre every 10-15 mins taking under 10 mins for the journey. Operates Mo-Fr 7.30am-6.30pm; Sa 8am-6pm; no service Sundays; £2.70 per car (including all passengers).

地图:

个人推荐

1、历史遗迹

Wincheste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

曾是荒无人烟的山丘。公元43年被罗马帝国侵略并统治了数个世纪。直至阿佛列大帝成为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国王。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称呼自己为“英格兰国王”的君主。由于其英勇的统帅臣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阿佛列大帝( King Alfred the Great)。

之前对英国历史一知半解的我们,在Winchester City Museum被博物馆管理员特别‘教育’了一番。
首先,他问我们来自哪儿。我们说伦敦。他十分不屑地说道“伦敦是法国人建立的首都”。这里——Winchester才是英格兰的真正首都!”
随后他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Winchester的历史。(顺道地,连中国北京的历史也讲了一通)
遇到这样能说会道的地道的‘英国人’,也算这次旅途中的一大收获。呵呵。
好了,让我们从博物馆开始追寻Winchester的历史。

博物馆旁的一片绿地上屹立着英国最古老的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由于看多了教堂,所以没有花钱进去的说)

从教堂的侧翼回廊穿出,一路经过几处可爱的小房子,顺着指示牌来到了免费开放的Wolvesey Castle。
虽然是残垣断壁,但却古朴肃静。游客在此也不敢大声喧哗(谈情说爱的就不少,呵呵)

The Westgate是罗马时代遗留下的古城门。斑驳中见证着古罗马的辉煌。

Winchester Guildhall亦有137年的历史,气宇非凡。

还有Kind Aurthur的圆桌、Hospital of St Cross和Winchester学院等建筑,这次无缘踏访。
看来要在短短不到一天之内体验Winchester2000多年的历史还是有点难啊。

2、小镇石屋
Winchester虽然被封为城市(City),但那是因为她拥有超过百年以上的大教堂。从城市规模和城市建筑风格来说,她更像一个小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一座座的石头房子,有的气派,有的简朴,但都很可爱。有些房子让我联想到O2最近打宽带网的平面广告————也是一些很可爱,外型像笑脸的房子。

那么就不多说了。读图时代,当然是看图说话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教堂的商店。一个由很多粉红色牵牛花装饰的平房。

大教堂背后的几处房子,宁静得让人怀疑是否无人居住?

旁边的这栋别墅可就不一般了。门前的草坪,屋顶的曲线,灯下的单车……
到底什么样的人住在这儿呢?

顺着别墅门前的大路接着走,没一分钟便来到一处‘茅舍’。很别致,像瑞士的房子。

连门前的收信口都这么古朴有质。

屋前的一棵大树下,一朵紫色的小花孤芳自赏。

穿过一道石门,转个弯看到一处很简单的淡黄色flat——这就是Jane Austin晚年的住所。

接着往前行,一个男孩从一个石屋里走出来。总算见到是真有人住啦。

石屋的背后,连着一片更广阔的草地,坐落着一栋‘豪宅’,就在城堡遗址的隔壁。

从城堡外的小路走出去,来到河边。河畔的住家前,黄色的玫瑰花正在盛开。

沿路上坡,树阴下的房子,还有彩色的门,装点着街道两旁。

我们在上坡上的一个名叫Black Boy的酒吧小憩。

酒吧后院的草丛中有两个小矮人,别具匠心。

酒吧内的也装饰十分有趣。有悬挂的小酒瓶、烟斗、钥匙等等。

酒吧的对面似乎也是个酒吧,三个茅草棚子很有热带风情。

离开酒吧,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处跟O2广告中的笑脸房子很像的一栋flat。

墙角,一朵火红的罂粟悄悄绽放,然后渐渐枯萎……

在向St. Giles Hills进发的路上,两旁的房子错落有致。

下山的路上,接近山脚,又见到一处O2广告风格的房子。

下山后,兜了一个圈,来到河的另一边。河边的房子,地基不知打在哪儿?

河边的City Mill,是历史悠久的作坊,现在则是博物馆。

再前面没几步,是一个公园。公园里的砖红色房子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房前,黄色的玫瑰花,紫色的熏衣草,橙色的小雏菊,争齐斗艳。

公园外侧,铁门上的石狮和城堡尽显有贵族风范。

离开公园,再向前回到high street。连全英连锁的Ask餐吧的房子在Winchester都如此别致。

3、生活方式

在Winchester生活,看似漫不经心,但却十分有品质。这就是大都市和小城镇的区别。没有浮华喧嚣,有的却是祥和、浪漫,享受生活。

Living a healthy lifestyle, living your dreams!

曾几何时,年迈的你忘记了年轻时捧着花迎接伴侣的那份期盼……

曾几何时,工作的你忘记了年少时一起组band做摇滚明星的梦想……

曾几何时,习惯发电子邮件的你忘记了最简单地和家人沟通的‘渠道’……

在这里,有最自然的停车场

在这里,有最宁静的单车道

还有许多懂得享受生活,雕刻时光的人们……

幸福,就是让时光流逝,无怨无悔……

我们喜欢宁静,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却是有增无减。

比如美食……

比如家居……

我梦中的婚礼,不需要很多红包,只要我们在一起,欢笑……

永远牵着手,不放开……

景点贴士

1、市内需要门票的景点有:
Winchester Cathedral,成人5镑。
Winchester College,成人4镑。有guided tour,一天有2-4次。以周六为例,开放时间分别为10:45, 12:00, 14:15和15:30。
City Mill,成人3.4镑。
Hospital of St. Cross:成人3镑

2、市内不需要门票的景点有:
Great Hall (建议募捐50p)
City Museum
Westgate Museum
Military Museum
Wolvesey Castle

3、郊外主要景点介绍
1) Jane Austin’s House
著有《傲慢与偏见》的英国女作家简 奥斯汀的故居。门票6镑。
从Winchester市中心bus station坐64路到Alton Butts下车。然后走路至Chawton。
地址:
Jane Austen’s House Museum,
Chawton,
Alton,
Hampshire
GU34 1SD
网站:www.jane-austens-house-museum.org.uk

2)Houghton Lodge Garden
很漂亮的郊外田园风光。门票5镑。
从Winchester坐77路可以直达景点门口。
地址:Houghton Lodge Garden, STOCKBRIDGE, HAMPSHIRE, SO20 6LQ
网站:www.houghtonlodge.co.uk

4、我们去的Black Boy酒吧在上St. Giles Hills的路上。环境不错,当地的啤酒味道也很清爽。推荐推荐!
地址:
The Black Boy Pub
1 Wharf Hill
Winchester
Hampshire
SO23 9NQ
网站:www.theblackboypub.com

5、伦敦往返Winchester的火车平均每15分钟有一班。有时比较紧凑,大概7-8分钟就有一趟,有时就要隔20分钟以上。所以请事先在www.thetrainline.co.uk上查好时刻表,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另外,请注意乘坐中途停靠较少的火车,大约单程不到1小时。如果是停得比较多的慢车则需要1小时20分钟左右。

相关链接

1) Visit Winchester
2) Winchester City Council
3) Winchester (England) travel guide from Wikitravel
4)City of Winchester UK, Capital of Wessex
5)Winchester Cathedral
6)Winchester College
7) Historic photos, maps and personal memories of Winchester
8) Virtual Tour of Winchester Cathedral
9) Virtual Tour of Winchester, maps and photos
10) Thirty images of Winchester Cathedral with descriptions

总体评级:8分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