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8年1月

读书与写作

 
读书与写作的过程其实很相似。
 
读书,是你与作者对话。讲述的人是作者,倾听的人是你。你所发出的疑问,如果书中不能解答,也只有自己意会。所以最后其实是你自己与自己在对话。
 
写作,是你与读者对话。讲述的人是你,倾听的是读者。你所设计的情节,如果读者没有共鸣,也只有自己欣赏。所以最后也还是你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读书与写作都是一种很孤独的状态。越想与人分享,越难走进其中。在读书的时候,得不到答案和救赎;在写作的时候,也得到不到发泄和理解。
 
成人后,我们对任何所做的事都有索取性。希望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志趣,或者通过写作来疏通自己的情绪。其实都很累。
 
最近,一口气看完了《山楂树之恋》《二三事》《蔷薇岛屿》《月棠记》和《致女儿书》。想恶补一下在英语环境中汉语言文学的缺失。我不想对书的内容作过多的评价,因为有的也都是陈年旧作。唯独《二三事》的故事,让我有点感触。想起我自己的一段类似的心路历程。以及和林早早之间,很像小说中两位女主角。
 
看了这些个书,也就是业余消遣。但这次,却十分想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好像一个回忆录。初步决定就叫《流水账》。主要就是希望在我记忆力尚可的时候,把一些出现在我生命中影响比较重大深远的人和事都记载下来。等我年老失忆,可作为备忘录;或若突然猝死,也可作为遗书。
 
目前写了1万5千多字,小学都还没写完。不过,今天把提纲列出来了。感觉好像忽然过完了一生。
 
有同事看到我在写,希望我写完后发表。我的确有出书的想法,但又觉得不合时宜。这本书,更多地还是留给自己。自己写也自己看。即使是书中提及的人,也其实和它无关。
 
必定,读书与写作,都是一个人的事情。

 
 

Read Full Post »

年前整理,发于穷游,转贴于此。

2003-2004我留学英国期间恐怕是我旅游的鼎盛时期了。英国这个不是旅游为主产业的国家,我居然也游走了30多个地方。欧洲大陆8国,虽是跟团,但也在13日之内暴走了下来。在这期间唯一的一次出境(这里指出英国)的自助游,就是跟上AV Commmunication课的一起拍片的小组成员,加我一共4女2男,去的瑞士。

选择瑞士,完全是因为这是欧洲唯一对于已经拥有6个月以上签证的中国人可以自由出行的国家。

当时正值初夏,连续数月几经波折完成了10分钟的电影短片,而离最后的毕业论文又有2个多月时间,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同赴瑞士,take a break。

我们六人行,从日内瓦到洛桑,再到少女峰,然后到波恩,最后从日内瓦返回英国。一路一起赶火车,骑单车,住一间房,睡上下铺。白天看景,夜里杀人。虽然途中还出了点意外,但那次旅行是最后的学生时代集体旅行,现在想来回味无穷。

我们5天4夜的行程,全部是由其中一位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热衷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哥包办。以至于我每天去哪儿,玩什么,都是跟着“领队”走。我们最后统一算帐,各自分摊就是。

好吧,在说沿路的风景前,还是先展示下我们名为Endless Production的成员照片吧。

Endless于洛桑火车站前

Endless于洛桑奥林匹克公园内

 

第一日:利兹——日内瓦

从利兹出发,坐火车再转公车来到East Midland机场,乘坐廉价航空前往日内瓦。背着背包,找到旅店后已是黄昏。

大家先按‘领队’的吩咐,到火车站买后面4天的swiss pass。虽然大家之前对瑞士高昂的交通费早已有所听闻,但必定最后刷卡的那一刻,还是一个字——痛!在还没真正开始玩就受了严重刺激的我们,本想着折腾了一天在天上地下的,要好好大吃一顿的心情立刻被轰到九霄之外。最后在车站街对过儿的pizza hut6个人买了2块儿pizza就草草解决了晚餐。(让我想起中学课本里的《一碗阳春面》)

傍晚时分,来到日内瓦湖畔,看着天从蓝渐渐变紫,再变黑。我们的第一日也划上了一个句号。但真正的旅行还在后面。

日内瓦湖的帆型喷泉

夜幕中的雕像与弯月

 

第二日:日内瓦——洛桑——Castle of Chillon——Interlaken

清晨在日内瓦的大街上逛荡了一圈,转回火车站,前往洛桑。

洛桑是这次行程中最大的亮点。可能因为当天天气非常晴朗,在奥林匹克公园露天台的午餐又一扫前一晚pizza的霉气,还有大家不同pose的合影……

其实一个地方的风景,不论怎样好看,最后留在记忆中的,都不是美丽的景色,而是那时的天地人。美丽的景色,印在相片中就好。拿出来看时,忆起的是尘封在那风景间的旅行故事。

湖中新月

从湖畔眺望远山

洛桑湖边的国旗

风车转啊转

奥林匹克公园门前的色彩

奥林匹克五环

一看我就不是连举重的,呵呵

午后挺着酒足饭饱后的肚皮就急忙在‘领队’的召唤下奔赴下一个目的地——Castle of Chillon。

Castle of Chillon据说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所以我们的‘领队’又怎么会错过!为了赶上最后进堡的时间,我们紧赶慢赶,总算在傍晚5点左右抵达。在洛桑只停留了几个小时,晚上还要赶去少女峰脚下的旅舍,中间再加个城堡,这一路安排得这个紧凑,也就是年轻人的体力才能承受。

城堡本身,没有新天鹅堡的梦幻,也没有温莎堡的庄严,就是一般的海边要塞。但她的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面山环海。好像有个音乐专辑的封面照片就是以这里取景的吧。

总之,看着那远处的雪山,心也已经飞过去了。

栈桥连雪山

石窗外的铁桥和雪山

城堡外

 

第三日:少女峰

话说第二日晚来到Interlaken入住。次日用过早餐后,大家便来到少女峰的山脚下,乘坐2段登山火车不费吹灰之力便抵达了欧洲之巅。

说句实话,山腰的风景要比山上好。因为山上天气突变,风雪太大了。再加上阳光在白雪的折射下更加刺眼了。再大的眼睛也眯成了缝。

山腰的风景

欧洲之巅(兄弟,你已经不能再‘巅’了)

傍晚下了雪山,回到旅店,意犹未尽之余,租了6辆自行车,开始千里单骑。骑车的目的,从来都不在观光,而只在于骑车本身——那种好像回到国内骑车上学的感觉。

也不知道是因为天色太暗,还是车技生疏了,我们一行人在骑了大概1个小时后,大家明显后劲不足,6个人的队伍遍布路的前后左右。结果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

事故发生时我不算在现场,因为是在前方的路的另一侧。我们组员中的一个男生(不是安排行程的那个)不知是被前面的车憋了一下还是为了躲避前方的车,总之连人带车整个翻了一个跟斗,头部着地。

大家惊慌失措,他却笑着说没事。我们决定找个地方休息吃晚餐,骑车的劲头是已经没有了。饭吃的是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吃饭时大家表情越来越凝重,主要是刚才出车祸的大哥忽然不言不语了。

当我们百般追问下,才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当下由两名女生成员叫了taxi护送大哥去了医院。另外的男生护送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回旅馆。

当时好像有种革命打游击的感觉,分工协作,每个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夜色中回旅店的三个人,男生走中间,大家并肩手挽手,好像戴着小黄帽的小学生一样,但是那架势可是红卫兵巡逻,呵呵。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

总之,晚上10点多,3位队友从医院平安返回住处,这漫长的一天总算结束了。

第四日:Interlaken——波恩

前一晚的单车意外总算有惊无险。第二日清晨,大家依旧神采飞扬,用过早餐后便乘火车前往瑞士的首都——波恩。

波恩整个城市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就像英国的巴斯一样。钟楼石路的古朴,小桥流水的闲情,工艺商品的精致,让人好像置身于中古世纪。

还有波恩的象征——熊,慵懒地坐在它的窝里,等着游客把食物抛到它的嘴边。别说着熊还挺高口的,一般的面包还不爱吃了。得有带味或肉肠的。

salt&peper奶牛瓶

瑞士巧克力

在波恩的步行街逛了一圈,一行人来到了波恩的教堂歇脚。在教堂外的小公园里,童心未泯的我们开始玩起了‘平衡木’。有时旅行的乐趣是随心制造的,是如此的简单,但平日却想不起来。可能也是因为要有人一起玩得时候,才特别带劲吧。

下午偏傍晚,我们从波恩离开,返回日内瓦,在那里最后一次玩了六个人的杀人。有人肯定要问,六个人怎么玩杀人?简单!一个法官,一个杀手,死人第一轮可以说话,第二轮甚至可以复活。哈哈。总之,怎么玩,这些规矩都是人定的。

 

第五日:日内瓦——利兹

早上在日内瓦火速买了些纪念品后,就前往机场了。在机场候机大厅时,我们这才东倒西歪,疲态尽露。

回到英国且到达利兹,已是傍晚。

这五天四夜的行程,掐头去尾,在瑞士的时间也就不到四天。行程是紧凑了一点,不过一行人玩还是很有意思。

瑞士给我的印象,也因为此次旅程变得鲜活了起来。此后一年,我和老公再度去瑞士,感觉就又不一样了。一个是行程不一样,去的是苏黎世、卢森、铁力士山;还有就是人不同了。两个人就是二人世界。而六个人,好像丽人行(Friends)。还有大家的黑白集体合影,映衬着瑞士明媚绚丽的风光,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记忆中一道特别的风景。

 

 

Read Full Post »

打伞

回到伦敦数日,阴雨阵阵,寒风不止。

大风时,通常不宜打伞。特别是那种遮阳的天堂伞,绝对骨折。

风小时,雨通常也小了,自然不用打伞。

伞在伦敦,只是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种风景。

 

我打伞,有时不是为了遮雨,而是保持与别人的安全距离;

不打伞,有时则是为了观察别人在雨中的神态。

芸芸众生,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到了地上,便消失了踪影。

 

即便看到同组的同事擦肩而过,很多时候我也不会叫住她。

因为叫了她,也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寒暄。

而这样的寒暄是在办公室每天都会进行的。

所以,我宁愿在从车站到公司的这不到五分钟的路程中,享受宁静。

 

我打起伞,虽然此时雨已渐零星。

但这就是安全的距离。因为有着伞的遮挡。隔离了雨点和人群。

到了室内,收起了雨伞,就要戴上面具,开始新的一天。

Read Full Post »

 

 

算来海漂已经4年有余,年头不长不短的。伦敦我管它叫“家”,北京当然也叫“家”,但我知道对我而言家的这两者的内涵还是不同的。北京的家,虽然房子是老妈的,买的也不是地,而是使用权,但始终那里有我的家人,我的根。

 

每年回国一趟,总有些不一样的感受。今年是自我03年出国以来第一次在冬季回北京。几乎忘却了北京冬日的寒冷,穿着春秋季的衣服,套着薄薄的大衣,结果没两天就大风降温。这个冻的我啊,让我再也不对别人说伦敦跟北京差不多冷了。

 

不过大风虽然带来了冷空气,也带来了难得了蓝天。在这样寒冷却晴朗的日子,我回到了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缅怀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了N久没去过的天安门和南锣鼓巷,好像个外国人;特意跑了趟国贸,感受了把小资。

 

北京的学校更现代化了,学生宿舍也变公寓了;毛主席不再寂寞了,有国家大剧院相伴;国贸也不单是外企了,中央与北京电视台都挤进来了,连秀水都从地摊变商厦了。

 

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上班族)的话题也从温饱上升到了买房、买车、炒股、基金、投资、移民。 对于这一年之间,北京飞涨的物价(特别是房价),朋友们竞相攀比的物质生活,我还有些发懵,一时间不能接受。

 

不过,不论北京的变化有多大,在我眼里还是那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城市。每当看到几年如一日的《七日七频道》,这个我最喜欢的代表北京的节目,就觉得心里很温暖。因为它说讲述的就是大城小事,体贴着北京这个纷繁交错的都市里的老百姓的生活点滴。

 

写到这里,差不多该上几张图片说话了。必定,语言的表达还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我还没能真正玩转我的单反,只是凭着感觉到处乱拍(甚至盲拍),但也希望多少能呈现我热爱的北京的一隅。

 

捏面人儿:连福娃都有啦

 

 

 

 

烤红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热爱北京,请骑自行车

 

 

 

 

 

 

 

校园里的英姿

 

 

 

 

棋魂

 

 

 

在路上:遐想

 

 

在路上:发现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在天安门求婚:我向毛主席起誓,我会爱你一生一世。

 

 

孩子是宝

 

跌倒了,不要怕

爬起来,展笑颜

 

凝望天安门

 

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好比那冰糖大葫芦

 

要说那人生得意时,还是乘着香车迎新娘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小妹妹就不用带了)

在郭林摆酒,因为新娘也叫郭琳

不知道伴郎伴娘此刻在想什么,但愿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也要做小小新娘

 

我小时候养过的动物

 

冬天喝杯热巧,好

冬天吃顿涮锅,更好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