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the ‘环球荧幕☞’ Category

刚看了个09年华语电影乱战 “烂片”榜的转帖,才发现非常庆幸的是,偶除了《重庆美女》和《麦田》,其他‘烂片’都没看过。当然归根结底这跟偶远离祖国怀抱,不免有点跟不上时事有关。

其实什么是烂片?镜头再华丽,演员再强悍,情节上没有与观众引起共鸣的话,都是烂片。《麦田》就属于这类。还有《风声》,本来纯当一侦探类的悬疑片看还OK,尽管从演员份量本身已经可以多少推测出‘老鬼’是谁。但真正让偶把它归为烂片之列的还是最后3分钟那总结主题性的‘升华’,无语,非常无语。

最后,说说今年看的勉强过的去的两部国产喜剧片——《倔强的萝卜》和《隋朝来客》。

说实在的,这两片在刚看的10分钟内,偶就想,Kao,什么破片啊。后来随着情节发展,真看进去后,觉得还可以。原因就是,那种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孕育出的黑色幽默还是生效了。

《倔强的萝卜》《隋朝来客》都差不多的风格,连主题都可以说有些近似,借着‘喜剧’讽刺社会现实。也正因为如此,比较亲和老百姓,都收获了相对低成本而言的高票房。

先说《倔强的萝卜》,说的就是贫富差异。当年的老战友,数十年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人人都想着一夜暴富。结果呢,富成的就‘吃喝嫖赌抽’;富不成的就‘坑蒙拐骗偷’。出路是什么啊?难道真是傍个女大款,或钓个金龟婿?爱情根本解决不了物质上的问题,就是给老百姓注射点阿 Q精神,自我安慰一下也好。

再说《隋朝来客》,说的是外乡人进城打拼。做咸菜疙瘩的都能炒股,还有什么不能?但你不论如何迎合社会的‘潜规则’,最后“这里不属于我们啊”,还不是早晚打回原形。不过大隋小姐确实挺雷人的,宁愿在土城做凤凰,也不愿在都市做山‘鸡’,确实‘有个性’。不过这些个冷嘲热讽,是多么的辛酸无情。难道中国现今的社会真是天怒人怨到只有通过‘笑’来哭了吗?

总结:残酷的世界,冷漠的人间。钦此,阿门。

Read Full Post »

关于东方电影节

东方电影节(Filming East Festival 2007) 

上周六总算在牛津圆满闭幕了。虽然我只是帮伙了两个月,但也算参与了不少市场策划和推广,感觉有点收获。唯一遗憾的是,忙活了半天,我连一部电影节所展映的长片都没看过,郁闷啊。晓晓说,由于版权问题,很多影片是承诺了作者只能放映一场。DVD我们也不能随便刻录和外借。所以估计有些片子,比如在国内都没放映过的独立电影或短片,是一时半会再难看到了。

 

撇开电影节本身,我个人最欣喜的是,通过电影节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晓晓、肖洋和童莉这些本来相对就比较熟的人之外,第一个意外惊喜,就是在伦敦发布会上遇到了我96的师姐陈晶晶。

 

我跟晶晶的缘分真的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戏剧。99级的我,刚在校园里扎根,就送走了96级的师哥师姐。我们之间的交集是多亏了北语戏剧社、98级前戏剧社社长陈露以及2000年的那届“中图杯”校园原创风戏剧大赛。我怎么也想不到,在国外多年以后,居然碰到当年我担任校戏剧社社长时,带领社团成员参加中图杯大赛的戏剧作品《寻找桃花源》的剧作者——陈晶晶本人。当年我还依稀记得,为了获选剧本出书的事,我向荣老师要了一张晶晶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她才上初中,还留着很短的学生头,样子就像个小男生。怎么也跟面前的长发披肩的淑女对不上号。最逗的是,由于谈话中我已经扯到自己以前是北语对外汉语的且不知道为什么提到了《末班车》——是晶晶毕业晚会时的一部剧作,她居然面不改色地说,“嗯,好像我就是那个陈晶晶吧。”。立扑。

 

除了晶晶,我发现好几个北语的校友都跟电影节扯上了关系。楚楚,02级英语的美眉,好像在跟白帆导演拍片,可惜没说上几句话。据说跟我同级的英语系的毛东敏也派到英国,在中国使馆的教育处,成了管着学联的老师啦。肯来在文化处的,也是99英语的常禹蒙有伴了。

 

我的第二个欣喜就是见到很多在伦敦大大小小的华语媒体。从温故(凤凰的峰哥、孙勇、孙琴,英中的叶声,星岛的婷婷,新欧的楠稀等)到知新(地球人,伦敦国际广播电台,伦敦华语,英伦学人等),原来英国华人媒体是这么多,而且发展都很快。有些新成立的媒体,比如地球人,创办人都不是中国人,却看好华语的视频文化,无疑对其他同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启发。除了这些视频、广播和印刷媒体外,也不乏一些年轻的独立传媒人。比如白帆,自己创立了媒体传播公司,策划制作一些电影短片和纪录片,质量都不错,让人眼前一亮。还有这次为电影节做网站的向衍,也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正如凤凰老一代编导峰哥说的,在英国年轻一代的传媒人,有想法就去做,真的挺好的。海外的华语媒体正在不断地注入这样的新鲜血液。或许我这个媒体边缘人也能在这个圈子小有作为。

 

最后也将是最主要的收获,就是我们电影节自己的志愿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做媒体和文化的同龄人,有一定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语言。不论是将来是在事业上有所合作,或是私下里结为好友,都是一件好事,也应该是电影节为我们办的一件最实际的好事了吧,呵呵。

 

关于电影节,还有太多的经验教训,不过能够把单纯的想法实现,把优秀的不为人知的独立电影圆满地呈现给观众,特别是外国观众,真是十分地成功了。仍要走下去,走下去……

 

 

东方电影节媒体报道及评论

中新社:标题“东方电影节于10月举行 选址伦敦牛津

中新/雅虎/搜狐/新浪:标题“英国举办东方电影节 中国“非大片”电影受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标题首届东方国际电影节展现中国独立电影魅力”

Beijing Review:标题Filming East Festival Kicks Off in Oxford in October

thisisoxfordshire:标题Focus on Chinese films

Remotegoat:标题Review of Filming East Festival 2007

Read Full Post »

片名:不能说的秘密/ Secret
导演/原创故事:周杰伦
演员: 周杰伦 饰演叶湘伦
        桂纶镁 饰演路小雨
        黄秋生 饰演小伦爸爸
类型:爱情/剧情
官方网站: http://www.sonypictures.com.tw/movie/secret
电影钢琴插曲http://www.youtube.com/watch?v=wxI5sBAOoEE

概要:故事发生在1999年台湾某音乐学校。转校生叶湘伦被神秘的钢琴声吸引,机缘巧合地在有百年历史的琴房邂逅了同班女生小雨。两人一见钟情,一同下学,一同吃饭,一同练琴,感情不断升温。然后对于叶湘伦而言,小雨似乎始终有所保留。初次相见时的琴谱是两人之间不能说的秘密。在一次约会时出现第三者的误会后,小雨便忽然人间蒸发了。经过叶湘伦的几经查访,终于在自己父亲与小雨合影的老照片中慢慢找到了答案……

特别介绍:

初恋:

几乎所有经典的有关初恋的电影都会有这样几个元素:在校园内外不期而遇,骑单车下学,中午一起吃便当,一起去图书馆(本片中则为琴房),一起看电影或者听唱片,一起唱K或跳舞,下雨天一起撑伞或一起淋雨,在海边或郊外约会,男方或女方总有一个很孤僻或神秘,又或者有不治之症……

可能大多数人的初恋都是这样吧,懵懂而美好,苦涩又甜蜜。由此看来,周董的这部校园爱情片也难免流俗。不过对于周董第一部自创、自导、自演的电影而言已属佳作。一方面是在影片后半段剧情急转直下,穿越时空从女主角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两人的相识相恋,揭开了那个不能说的秘密。而起初的浪漫舒缓的节奏也突然发展到带有紧张悬疑色彩的故事高潮。有些地方不禁让我联想到《触不到的恋人》,但是又有很多很周董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想像,让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忽然增加了不少震撼力。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就是,女主演桂纶镁的表演本色自然,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可能她算不上是出奇的靓丽,但是那种清新可人的气质正好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初恋情人的模样。那一颦一笑真的是惹人怜爱呢。

钢琴

周董是做音乐出身,本部电影就更是他大显自己音乐才华的舞台。片中大大小小的钢琴弹奏片断都是他本人亲自上阵演绎,特别是斗琴那段,更加是他的钢琴秀。以前只知道周董擅长作曲,没想到他钢琴弹得如此出神入化,简直可以成为台湾的‘郎朗’。

除了斗琴,片中还有两处钢琴的演奏最令人难忘。一处是男女主角在琴房的四手联弹。那种浪漫的氛围和两人弹奏之间感情的默契,真是浑然天成。另一处是故事的高潮,叶湘伦为返回20年前对小雨说出自己心中的秘密而在即将被夷为平地的旧琴房拼命地弹奏着那首名为“秘密”的钢琴曲。那一幕幕的两人在一起的回忆,透过琴音,穿越了时空,来到心灵最纯美的一方净土。

看了这部影片,绝对能激发无数钢琴爱好者上网搜罗片中的琴谱,自己弹奏的欲望。虽然我的琴技实在是难以重拾了,但我依然感叹,钢琴真是世界上最纯净、最优美的乐器!

怀旧

据说周董本人就有复古情节,还开了间古董店,所以影片中也少不了很多怀旧的事物。比如:旧钢琴、老唱片、脚踏车、风车、复古的学生制服、像猫王一样的学生band……

本片复古的风格与充满怀旧的剧情融合得十分自然。周董刻意把影片设置在70-90年代,似乎只有在那样的年代,才能突现那种纯真的情感。

个人评述

通过周董的这部处女作,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在剧情上,有些地方不免太平淡,有些又太突兀;选角上,也是良莠不齐,那个雪糕学长实在是有点二儿;音乐上,还有点突破不了久石让的影响力。不过总的来说已经足以荣升周导,成为华语电影中的新星了。期待今后周导更多的作品。

整体评级:3.6 (5分满分)

Read Full Post »

片名 (Titile):

僵尸新娘 / 英文: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制片 (Produced by): 蒂姆·伯顿(Tim Burton) 
导演 (Directed by): 蒂姆·伯顿(Tim Burton) 麦克·强森 (Mike Johnson) 
编剧 (Screenplay): 帕梅拉·派特勒  (Pamela Pettler) 
配音 (Dubbing):  艾姆雷·沃森(Emily Watson)
                      海伦娜·邦汉·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类型 (Genre): 卡通(Animation) 

官方网站 (Official Site): corpsebridemovie.warnerbros.com

电影原声 (Soundtrack): http://www.warnerbrosrecords.com/corpsebride

概要 (Synopsis):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欧洲小镇。年轻的钢琴家维克多(约翰尼·德普)即将与自己从未谋面的未婚妻维多利亚(艾姆雷·沃森)进行婚礼彩排。腼腆的维克多在邂逅温柔的维多利亚后,两人互生情愫。但对婚姻的恐惧使得他屡次把仪式中的誓词搞砸。忧郁的维克多独自到郊外练习,结果误打误撞地将结婚戒指套在了形同五指的枯木树枝上。顿时,一位身披白纱的僵尸新娘(海伦娜·邦汉·卡特)从地底冒出,并把维克多带到了阴间的世界。维克多面临着善良痴情的僵尸新娘,同时心系着焦急等待的维多利亚。一场生死与真爱的抉择,是沉痛的,也是幸运的……

特别介绍 (Special Introductions):

     ♫ 钢琴中的忧伤与唯美

 

    不同于一般的卡通片,Tim Burton’s Corpse Bride,如同片名一样,被烙上了蒂姆·伯顿电影中风格化的忧伤与唯美。除了精致的画面,动人的乐曲,情节上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主人公维克多分别与2位新娘演奏的2次的钢琴中流露的感情……

 

    第一次是在维克多在婚礼彩排前造访维多利亚家时所弹奏的乐曲,抒发着自己内心的彷徨、忧虑,以及对未来新娘的美好的憧憬。维多利亚寻声而至,温柔地安抚着惊慌失措的维克多,单手轻弹着简单而美妙的音符,含蓄地向维克多诉说着自己心中对爱情的期盼。在彼此琴声的交流中,两人互生好感……

 

    第二次是在维克多向僵尸新娘撒谎以求返回自己的世界并言明了人鬼殊途的事实后,伤心的僵尸新娘用钢琴叙说着自己的心痛与愤懑。愧疚的维克多在恳求僵尸新娘的原谅时,大胆地与她同坐并与之合奏。两人逐渐在琴音中找到了默契与共鸣,使人鬼的隔膜化为了心灵的沟通。

    因此可以说,钢琴本身音质所渗透出的淡淡的忧伤与纯净的唯美,是影片中非常理想的传达感情的桥梁。蒂姆·伯顿对感情细腻的处理,始终延续着15年前《剪刀手爱德华》中的忧郁与温情的风骨。而正是这种忧伤与唯美的结合,深深打动着观看影片的每一个人……

个人评述 (Personal Review):

     “好莱坞曾经流行一个说法:喜欢蒂姆·伯顿的电影的人都是喜欢孤独的人,因为蒂姆·波顿就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他一生追求怪异、前卫、黑暗的境界。”但实际上,不论是《剪刀手爱德华》还是《僵尸新娘》,即使影片中总体现着阴郁与忧伤,但以此衬托出的反而是他的纯净与唯美。

      好似本片中的暗淡与幽兰丝毫没有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反倒使每个人物的刻画更加鲜明生动。每个木偶化的人物都线条分明,充满立体感。特别是影片最后在皎洁月光光环下的僵尸新娘,仰望夜空将手中的捧花抛给身后真正的新娘维多利亚时,没有恐怖,没有肃杀,没有阴霾,只有童话般的纯美意境,好像小美人鱼化为水泡一样。

      实质上,这部影片是充满了童心的温馨的电影。维克多重遇儿时的小狗;孙儿认出已成僵尸的爷爷;妻子与去世多年的丈夫重聚……在即将到来的鬼节举家去观赏这样一部影片,感受阴森下的温情,应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整体评级 (Overall Evaluation):

  

Read Full Post »

导演 (Directed by):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主演 (Cast): 维果·莫坦森 Viggo Mortensen
            埃德·哈里斯 Ed Harris
            玛利亚·贝洛 Maria Bello
                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阿什顿·霍尔姆斯 Ashton Holmes
(Genre): 惊悚 (Thriller)
标语 (Tagline):  每个人都在隐藏一些事。(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hide.)
概要 (Synopsis): 在印第安纳的一个小镇上,汤姆·斯托尔(维果·莫坦森)一家4口过着平静的生活。男主人汤姆在镇上经营一家小餐店,素来与人和善。直到某天夜里,两个冷血歹徒闯入汤姆的小店抢劫。沉默的汤姆突然爆发,干净利落地将歹徒杀死。一夜之间,汤姆被媒体捧为了小镇的英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梦魇:懦弱的儿子变得血腥暴力;而神秘的黑社会团伙的造访更让小镇布满阴云。隐藏在汤姆心中沉重的秘密,连锁暴力的历史被逐步挖出……

特别介绍 (Special Introductions):

      对于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是来源于它的片名"A History of Violence" (译名: 暴力史)。看似一部教育题材的纪录片,但却是一部改编自漫画的‘充满了热辣的性与刺激的暴力’的商业片 。导演柯南伯格对这个片名有三个层面的诠释: (1) 关于一个有暴力历史的嫌疑人 (2)关于人类使用暴力解决冲突争论的历史;(3)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律下的人类天性的暴力

      第一,对于汤姆暴力历史的揭露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影片很巧妙地让大家按照一系列暴力连锁事件的线索去自然地推理所有暴力事件的真相。沉闷的电影开头被一对杀手再度进入犯罪现场取水时冷酷地枪杀遗漏的小女孩结束。于此同时是被恶梦惊醒的汤姆的小女儿,她梦见了怪兽。当汤姆温柔地哄着女儿并告诉她世上并没有怪兽时,直觉却告诉观众,他,汤姆,就是怪兽。当然最初只是感性的猜测,直到这对杀人抢劫惯犯不幸惹上汤姆的小店为止。他泰然的态度,果敢的判断,利落的动作和残忍的手法,甚至连干掉敌人后深度的警觉都已经明显地暗示了,他,汤姆,绝不简单。随后儿子的异常暴力举动还有黑帮老大的骚扰,真相已经浮出水面了,他,汤姆,曾是杀手!不过汤姆的否认和如常人的平和使人又生疑惑,直到他干掉了上门威胁他家人的神秘人后,迷雾散尽,他,汤姆,就是杀手!最后在面对妻子的再三询问下,他终于‘自首’了,他,汤姆,原名乔伊……

      第二,关于用暴力解决争执,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家庭式暴力。(1)汤姆和儿子捷克之间的循环因果暴力。捷克在学校屡受欺负,由于潜移默化地受了汤姆意外暴力行为的影响,突然失性大打出手,以至被勒令留校查看。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In this family, we don’t solve problems by hitting people" ,而捷克反驳道"No, in this family, we shoot them!"。被一语中的汤姆火冒三丈,一个巴掌硬生生打在捷克脸上,也用事实有力而无奈地说明了,这个家庭是以暴力解决问题的。随后在汤姆与三个神秘人枪战受伤伏地后,捷克又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枪杀了黑帮老大,再次用行动有力而无奈地表现了暴力有时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2)汤姆和妻子艾迪之间的性暴力。影片除了血腥的暴力和粗口以外,被列为R级,还因为涉及性的性的2场戏。一是影片开始不久,在描绘了宁静小镇、和美小家之后,重点突出了汤姆夫妇步入中年后依然甜蜜温馨的夫妻生活。小两口在家扮演着青春期少男少女偷欢的游戏,虽然镜头中充满激情,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这是温和有控制的性爱。而另外一场发生在艾迪得知真相后,在无法接受汤姆隐瞒的过去和深爱汤姆和这个家庭的现实的矛盾中,两人在楼梯扭打直至汤姆近乎于强暴式的凌驾于艾迪之上。汤姆力图通过强制的性让妻子顾念旧情,回心转意,但最后却连她的脚踝也无力抓住。(3)汤姆和哥哥里齐的黑色幽默式暴力。多年前,当汤姆还是乔伊时,他为自己唯一的哥哥,黑帮的头目里齐卖命。他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个冷血的杀手,没有半点亲情可言。当他隐姓埋名逃到世外桃园结婚生子后,他以为自己获得了真正的亲情。但没想到成了英雄后让他又找上了麻烦,是纠结不放他的过去的——他的哥哥!当汤姆恳求以和平解决一切未遂时,里齐和他的手下开始对汤姆使用暴力了。而结局当然是汤姆像牛仔般一枪毙掉了像小丑般的里齐。因为有时,以暴力为基础的亲情是需要用暴力终结的!

      第三,影片试图借用《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探讨更深一层次的暴力——来源于人的天性的暴力,其实是为汤姆的暴力回归做一个解说。汤姆,以被他打瞎一只眼的黑帮老大的话,他天生就是出色的杀手。所以当他预警到危险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使用暴力!但这并不是本片要宣扬的暴力回归。因为当他在暴力中取得优胜,最终生存了下来时,他的暴力将归于何处?如果以《进化论》的角度,那么每个人都是一对男女孕育出来的,在他还是胚胎时,他是没有暴力了。所以他的回归,是归于亲情,归于家庭。而影片的结尾也正是如此。汤姆风尘仆仆地归来,女儿为父亲端上了盘子,摆好了刀叉;儿子为父亲递上了饭菜;妻子的双眼逐渐温和润湿……暴力,应该以狭隘的暴力解决还是以宽容的亲情化解,影片的答案在含蓄中明示……

个人评述 (Personal Review):

      本片虽然没有Kill Bill花哨和绚烂的画面,但简洁犀利也能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血腥和暴力;情节上虽然没有Kill Bill那么章节式的环环相扣,但也是循序渐进;人物虽然没有Kill Bill那样鲜明突出,但却更加真实可信。诚然,从影片的直接感观来讲,Kill Bill还是更胜一筹。但从它挖掘的暴力的深层根源来讲,本片显然超越了一般的暴力美学电影,具有娱乐性以外的引人深思的教育意义,可谓片如其名

整体评级 (Overall Evaluation):

Read Full Post »

导演 (Directed by):乔·怀特 Joe Wright

原著 (Novel):简·奥斯汀 Jane Austen

演员 (Cast):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Lizzie Bennet

                  马修·麦克菲 Matthew MacFadyen—Mr. Darcy

                  罗莎蒙·派克 Rosamund Pike—Jane Bennet

                  西蒙·伍兹 Simon Woods—Mr. Bingley

                  布兰达·布莱斯 Brenda Blethyn—Mrs. Bennet

                  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Mr. Bennet

                  ……

类别 (Genre):文艺/爱情 (Drama/Romance)

标语 (Tagline):Sometimes the last person on earth you want to be with is the one person you can’t be without. 
概要 (Synopsis):以18世纪末乔治亚时期的英国家庭与社会为背景,故事围绕着没落的中产阶级家庭Bennet的5个女儿的婚事展开,以二女儿Lizzie与Darcy先生彼此的傲慢与偏见为主线,用女性的视角描绘并诠释了爱情与婚姻的万花筒,或虚无或美好……

Three weddings and no funeral.

特别介绍 (Special Introductions):

✿ 一对夫妇 One Couple:                

  影片以Bennet一家所居住的Longbourn乡村的日出为序曲。阳光一点一点渗透到我们的眼帘,宁静和温馨覆盖了整个田间的每个角落直到随着Lizzie的脚步回到狭小朴质的Bennet家。 

  大女儿Jane温婉端庄,二女儿Lizzie聪明果敢,三女儿Mary淳朴沉稳,四女儿kitty活泼好动,小女儿Lydia天真轻佻。尽管Bennet5姐妹个性鲜明,各领风骚,但我在此想特别介绍的是她们的父母——Mr&Mrs Bennet。

      

  Ladies first!首先是5个女儿的母亲——Mrs Bennet。虽然大女儿Jane不过20出头,小女儿Lydia也不过是花季少女,但是由于家到中落,丈夫年迈,女儿们又无法继承财产,这位有些歇斯底里的母亲也出于无奈地大肆鼓励女儿们出入各种社交舞会,以求潇洒出阁,塌入豪门。关于Bennet夫人,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就是听闻小女儿Lydia与无为军官私奔到获知合法结婚。起初以为是世界末日,无知少女被拐,全家名誉尽毁,但没想到暗中得到Darcy先生帮助,使全盘反转,两人不仅名正言顺,而且还获经济来源。虽然否极泰来,由悲至喜,但唏嘘种种,只有憋在心中,无人诉说。因此当Lizzie质问她的时候,她只有无助地咆哮说:“如果你有5个女儿,你就会懂了”。最后在目送Lydia挥别远走他乡时,她母性的泪光终于获得了Lizzie的理解。 

  再来是45岁才结婚拥有5个女儿的老父亲——Mr Bennet。他看起来有些迟钝,其实却很稳健。最突出的一场戏是当Mrs Bennet想借助他一同劝服Lizzie接受势力的Collins牧师的求婚时,他说Your mother will never see you again if you do not marry Mr. Collins, and I will never see you if you do."此外,影片结尾当Mr Bennet得知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终于寻获真爱时,那种即欣慰又失落的情感要比Mrs Bennet对待女儿的态度要升华了许多。

✿ 两组对比 Two Contrasts

  影片中巧妙地采用了2组对比,反衬了Lizzie和Darcy,Jane和Bingley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结合。这2组的男士,一个Collins牧师,一个Wickham军官,一个丑陋,一个英俊,但都一样的虚伪势力,企图献媚于Lizzie未果,最后跟2个Lizzie身边十分亲近的女人结了婚。其一是Lizzie的女友Chalotte,一个既无钱又无貌,27岁仍待字闺中的“老姑娘”。为了能有个归宿,不至于挨饿受冻,她闪电般地嫁给了愚蠢滑稽的Collins牧师。尽管婚后不幸福,她倒能外表坦然地咽下这苦涩的果子。其二是Lizzie的妹妹Lydia。她贪恋美貌,一时冲动与Wickham私奔,两人虽苟合成婚,但貌合神离。从Lydia挥别家人遭Wickham呵止就可窥测他们今后的婚姻不会幸福。

✿ 三次相望 Three Eye Contacts

      Lizzie和Darcy,作为无可非议的主角,有3次另人难忘的对望。第一次是在Bingley家的舞会上,两人针锋相对。Lizzie固执于自己对于Darcy傲慢的第一印象,再加上Wickham的谗言,使她的目光充满敌意;而Darcy下意识流露出的贵族的高傲气质和对Lizzie的好感凝结成一种愤怒的忧伤。第二次是在雨中,Darcy终于鼓起勇气表白爱意,却也同时阐明了两人门不当户不对,自尊自傲的Lizzie倍感羞辱,于是说下狠话"I had not known you a month before I felt that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whom I could ever be prevailed on to marry!"。当Dizzy意识到自己太过失礼绝情时,Darcy伤心绝望的目光第一次触动了她,让她在拒绝了他之后又情不自禁地被他吸引与之相望。第三次是在清晨的田园,Darcy激动的表白"You have bewitched me body and soul, and I do not want us to part from this day forth"。而Lizzie回馈他的不是拥抱或亲吻,而是一个简单却更深情的吻手礼。"Your hands are cold"这句话远要比"I love you""Yes, I do, thousands times!"甜蜜深邃得多。两人凝视对方,额头碰额头,鼻尖对鼻尖,直至合上双眼,静静感受彼此不平静心情下的宁静的心灵……或许只有退却了针锋相对时看到的傲慢与偏见的面具,闭上眼睛,才能真正看到爱情的真诚与朴实……

 

                

个人评述 (Personal Review)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曾5次被搬上荧屏,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影响程度不亚于莎士比亚。据BBC调查,当代英国女性仍然表示小说中的Darcy先生是标准的约会对象,而且这部描写女性爱情婚姻故事的小说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一种现代的婚恋观。因此,自9月16日在英国上映后,前去捧场的观众80%以上为女性,另外20%的男性中15%是其中部分女性的男友或丈夫,5%约想应该是影评人或是文学家。如果说哪位男士捧着爆米花,拿着可乐独自来欣赏这样一部十分英国的文艺片,那么我认为他找错了娱乐的对象,或许Kill Bill和Sin City更为适合。

      对于这次出品于21世纪的经典重塑篇,可以说褒贬参半。有些人将其与原著对比,称其毁坏了简·奥斯汀的语言艺术;也有些人拿它与95年BBC改编版比,认为Colin Firth塑造的Darcy是无人能及的;还有些人纯粹的把它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衡量,认为影片缺乏表现力和娱乐性。我个人的感想是,对于一部纯文艺片而言,它基本是成功的。不论是从编剧、导演、演员,还是从附件的音乐、服装、布景,都是到位的,尽管出采的地方不多。而对于一部基于经典重塑的影片,我只能说它“中规中矩”,缺乏一种经典的精髓。虽然影片开头安排的很祥和,结尾也归于祥和,很人以含蓄委婉的感觉,但也不免有不少观众觉得沉闷而昏昏欲睡。而对于不同于原作的Darcy在田园发自肺腑的炙热表白,也让很多观众不能接受。可虽然言辞大胆,男女主角却连一个吻都没有,不免让人失望。但我个人正是喜欢这种“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张力,虽然有点嘎然而止,却更加令人回味。诚然,这次Matthew扮演的Darcy确实缺少Colin Firth诠释的傲慢(Pride),而到多了些抑郁和惆怅,看来超越我美好印象中的95年版Darcy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就算经典能够再现,记忆却是无法重复的

整体评级 (Overall Evaluation)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