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8年9月

回国放假

从即日起到10月14日,偶将和lg回国度假。网志暂停。

回国期间计划如下:

走亲访友

去穷游总部

去周边玩1-3天

给ipis、童童、Xuan的朋友送东西

给蕾和哓哓带东西回鹰国

购买衣物、镜头、Nancy的文曲星

。。。。。。

暂时这样,仅供提醒。

Read Full Post »

一、图片游记

难得赶上一个晴朗的周日,总算可以去皇家植物园Kew Garden秋游,吼吼。
乘坐district line到3、4区交界的kew garden下车。顺着指示牌的方向,一路走下去,不到5分钟便来到了植物园的Victoria Gate。

花了11镑(用了2镑的折扣券,稍候在攻略里会提)入得园内,首先来到Palm House,一个巨大的温室。

遇到一对喜欢自拍的情侣,甚是有趣

Palm House对面是一片湖。湖边的草地上聚集了野餐的人们,还有到处蹭吃的大鹅。

湖的另一端,亦有一番景色

Palm House里面非常温热潮湿,汇集了世界各大洲的植物。还有2个云梯,可以饶着屋顶俯瞰整个温室。

接着来到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

门口盛开一种白菜花(偶一直都这么称呼这种‘花’)

这个温室感觉没有Palm House那么闷热。带有花朵的植物也相对多些。

好像这种黄色的“花”,其实应该是植物的叶子

还有这个紫色的葵花(偶这些名字都是乱取的,见笑)

“葫芦”花

“鞭炮”花

马蹄莲的姐妹花

还有莲花(这个总没错)

枯树叶

 
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的后门附近还有个The Davies Alpine House。虽然温室不大,但是里面的花卉倒不少。

 
The Davies Alpine House对面有个Duke’s garden。里面还有即将凋谢的雏菊。

出了Duke’s garden,走回大路。一会儿便见到一处白色的房子,是Victoria cafe。

咖啡厅附近有颗树,很是秀丽。

不远处就是Kew Palace。不过进门需要另外收5镑,有些不抵,所以就只能远观了。

自暴一张

 
前往竹园的路上,秋意正浓

一只红腹锦鸡悠闲地在草地上信步

竹园十分幽静。让偶想起北京的紫竹院

 
 
从竹园出来,饶回大路,来到Treetop Walkway。

 
从树梯上下来,来到植物园内最大的温室——TEMPERATE HOUSE。

温室内树木参天,但是偶还是比较青睐普通的小花。

还有门口的向日葵

 
最后来到温室后的宝塔和附近的咖啡厅。

咖啡厅内的葡萄架上真的可以看到葡萄哦!

从宝塔附近的咖啡厅出来,沿路便回到了Victoria Gate。

总共在园内时间约4小时。

--完--

Read Full Post »

 

时间:2008年9月13-14日
地点:伦敦——里尔
人物:偶和lg
交通:Eurostar,往返80镑/人(订得比较晚了,所以不算便宜);里尔市内11路(走路 )
住宿:Etap (43.5欧一房一晚),距离Eurostar火车站步行10分钟
正文:
一、里尔概括
二、行程图解
三、友情贴士
 

一、里尔概括

里尔位于巴黎北部180公里,是北部-加来海峡省的首府,法国重镇。距离比利时边境只有十多公里,是法国仅次于巴黎、马赛和里昂的第四大城市。自1994年英法海峡隧道建成后,它成为连接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的转车台,火车2小时到伦敦、38分钟到布鲁塞尔。

现在的里尔是法国的经济重镇,特别是零售业:国际著名的零售商Auchan(欧尚)的总部就在这里;迪卡侬(Decathlon)、喀斯特拉玛(Castorama)、乐华梅兰(Leroy  Merlin)也出自里尔。欧洲著名的邮购销售商如Toris Suisses和Redoute亦都发迹于此。

里尔拥有千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弗兰德斯伯爵领地。作为欧洲西北部的门户和重要贸易和工业城市,里尔历经风雨,曾经见证多次政治、经济危机甚至是残酷的战争。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朽的见证:丰富的建筑和艺术文化遗产。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这里交织汇集,就连欧洲人自己都承认,里尔的老城是欧洲最美的老城,是“欧洲建筑的活化石”。除此之外里尔还是一座拥有众多高校的大学城。

这也就是2004年“欧洲文化之都”选址于此的原因。“欧洲文化之都”的概念最早由希腊文化部长在1983年提出,旨在促进欧洲各国文化的分享和交流,拉近欧洲人民的关系,进而营造出多元文化特色的“欧洲共识”。里尔是个奇特的多面体。她的第一面是属于法国的,具有法式的优雅、品位,热衷于保留传统,对自己城市的建筑无比珍爱与自豪;她的另一面却是市民化的、烟火气的,里尔在历史上就是以手工业和商业著称,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法国都曾争夺过她的统治权,现在她也仍然是一个富裕的市民城市,据说比巴黎还要富有,里尔人的盛大节日也与手工业和商业有关,延续了几百年的旧货节已是欧洲最知名的传统游戏之一;她的第三面是异常年轻的,里尔有21万居民,却拥有10万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中有许多人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但在求学期间,他们显得悠然自得,穿得千奇百怪而又轻言细语地游荡在里尔的街头。

我们很容易可以将里尔攀附为中国某座相似的城市,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在中法文化年的交流活动中,里尔会承接“上海一条街”的布置展览,这条街紧临里尔旧城区的大广场,在里尔美术馆、市政府钟楼、教堂钟楼以及三幢书店大厦共同包围而成的广场中,倒悬的树木正以惊人的想像力诠释着这座三棱镜一样的城市。

在我做的行程策划中,重点将走访里尔的:

中心广场 Grande place
老城区 Vieux Lille
艺术博物馆 Palais des Beaux-arts

品尝里尔当地风味carbonnade(一种炖牛肉)和potjevlesch(各种肉类做成的肉冻)

 

二、行程图解——特色小店

从伦敦St. Pancras International乘坐Eurostar到Lille本来只要1小时20分钟。但是由于这周末正好赶上了周五隧道起火,所以火车取消的取消,延误的延误。能否只比原计划迟到约1小时抵达里尔,已经算我们好运。

好在之前做调查,觉得里尔比较小,所以一天也能搞定。我们的行程就从9月13日(周六)下午4点半开始,于次日傍晚6点半结束。基本就算一天。

第一日到里尔车站,由于阴天,便直接去了酒店Etap。放下行李,稍作整顿,已过5点。我们就步行到了市中心的一个商场,在里面的超市买了些这两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

随后就在大街上四处乱走乱走。别说,它的街头小店还是别具特色的。特别是那些家居店、艺术品店和点心店,都很精致的感觉。

玻璃门的印花贴纸

看门的“撒尿”狗狗

可爱的玩偶(还有超级马利)

还有巧克力和甜点

就连街头的指示牌都贴了卡通的贴画(顺便说句,这个卡通画好多地方都能见到,不知道是否是里尔的什么标志?)

由于之前翻看Loney Planet France上关于里尔的介绍,所以想慕名去旧城觅食。结果发现其中一家已经换了老板,不再卖Carbonnade(炖牛肉)了。而另外一家,死活也找不到。

最后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回到了广场,随便找了一家餐厅,结果意外的发现它的菜单上就有Carbonnade和Potjevlesch,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餐厅外(照片其实是次日白天照的)

我们2个人点了一份三道菜的meal和一个单独的main course即炖牛肉。

等餐的过程比较长,但是证明等待还是值得的。

前餐的沙拉很不错。

炖牛肉也很正。

总共花费约34欧 (包括餐饮和小费)
 

二、行程图解——中心广场 Grande Place

次日我们10点多才离开酒店,回到中心广场附近,在广场一角的Paul’s(一家有名的连锁点心点)卖了早餐。

广场四座集中了歌剧院、电影院、餐厅、钟楼、证券交易所等气势磅礴的建筑,可以说是里尔的奢华中心。

人们在广场的咖啡厅里饮酒畅聊,好不惬意。

 

二、行程图解——老城区 Vieux Lille

随后顺着指示牌向Tourist Information进发。在Rihour地铁站外,有一个小型广场。广场一角有一个二战纪念石壁,石壁后就是information所在。

在information花50 cents卖了份地图并经介绍觉得去旧城大教堂附近的周日集市(sunday market)。

通往旧城的路上有很多色彩斑斓的古建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处‘红房子’(好像是个博物馆,法语名没记住)

还有就是一个正面很现代,背面很古旧的大教堂。

教堂后面的房子十分可爱,让我想起因斯布鲁克河边的彩色房子

旧城的小巷里集聚了许多工艺品店和餐厅酒吧。

而集市就在这些小店集中的大街旁的一处空地上。有鲜花啊,瓜果啊,蔬菜啊,香料啊,还有那香喷喷的烤鸡啊(令人垂涎三尺)

 

二、行程图解——动物园 zoo

在集市里啃着烤鸡腿用过午餐,随后朝着城西北的八角公园和动物园进发。

公园和动物园座落在河边。

动物园没有门票,很适合全家人周末过来散心。公园不算大,但动物的种类也不算太少。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八角公园其实是一处军事领地,周日不对外开放。所以只在门口拍了一张。

 
 

二、行程图解 艺术博物馆 Palais des Beaux-arts

从动物园经老城区折返中心广场后,在广场的一家咖啡厅小坐,喝了杯清爽的啤酒,十分解乏。

休息完毕后,我们继续步行到城南的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虽不及巴黎的卢浮宫,但也绝对算得上气派。

里面的收藏,特别是2楼的油画,也不少精品。为了保护画作,偶很是规矩地没乱照相啦。不过还是花了5欧卖了6张明信片,呵呵。

顺带提下,艺术馆对面的建筑也挺宏伟,不知是何胜地?

 
 

二、行程图解——火车站周边 Train Station

从博物馆走了3站,经里尔城际火车站回到了欧洲之星火车站。虽然离回程火车提前了近2个多小时,但是由于11路跑不动了,而且要去的也基本都去到了,所以就此结束了短暂却也丰富的里尔周末行。

城际火车站

两个火车站中间的商场

欧洲之星火车站外的建筑很现代

火车站外的‘花朵’——也是地标之一

 
 

三、友情贴士

1、Eurostar通常提前45分钟check-in就可以了。(伦敦最少30分钟;里尔最少20分钟)

2、从里尔欧洲之星火车站出来向正前方走至第一个十字路口(路口旁是shopping centre)右转过马路。然后一直走到路的尽头,左转。然后再走100米会看到Etap的标牌。在标牌处的丁子路口右转,60米就到了Etap。步行10分钟。大方向来说是在城市的东北。

3、里尔的艺术馆、大教堂、动物园等都是免费入场。(至少周日是这样)

4、市内主要有2条地铁以及共车。天票3.5欧。(脚力好,“11”路就ok)

5、周日基本所有商店都不开门。个别小超市还开。

6、Information Centre里面询问路线等要收费,一次50 cents。地图也不免费,50 cents(真是生财有道)

7、Sunday Market里面的烤鸡非常好吃。一整只是5-6欧(有3家都有卖,价钱有小差)。还有卖烤鸡腿、烤排骨、烤香肠和烤土豆的。

8、广场周围的咖啡店里啤酒和饮料价钱都差不多。3-3.5/杯。

9、明信片我看到的最便宜的就是50 cents。在市内小店和火车站的商店都有卖。

 

Read Full Post »

 

 

月前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欧洲知名度很高且倍受欢迎的北京烤鸭很有可能被迫在全英消失,原因是欧盟出台了一项针对转炉的禁令。

 

报道称,英国政府部门的检查员正在巡查英国各餐馆使用转炉的情况,并要求餐馆停止使用那些不带有“CE”安全标志的设备。报道称,在伦敦已经有10家餐馆深受打击,其中一些餐馆就位于唐人街内。而未来数周内,伦敦的餐馆将受到更大规模的影响,全英国其它地区的部门也将进行相关的检查行动。

 

食品卫生

中国的名菜在英国被禁,猛一听,我们都会觉得老外在使坏,用霸王法则变相对我们进行贸易制裁。可转念一想,我们自己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是否真实存在问题?我想还是有的。暂且抛开转炉的达标问题不谈,光看看英国中餐厅内悬挂的烧鸭,每天不知与多少只苍蝇“亲密接触”,便不由得为在座的食客忧心。当然不少人觉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难道经营餐饮的人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吗?难道真要等有人食物中毒找上门控告或是英国有关部门突击检查才知道改善食品的卫生和安全状况吗?那些只想着从食品餐饮中揩油赚钱的人是不会有长久的生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的“禁鸭令”我反倒想给英国政府鼓掌。至少它适时地给我们一记耳光。

求同存异

禁鸭令一经传出,引起了国内媒体和广大民众的注意。经国内媒体后续报道证实,目前所被禁的鸭其实是广东烧鸭而不是日前传出的北京烤鸭。因为对于这些外国的媒体来说,其实他们是分不清楚什么是北京烤鸭,什么是广东烧鸭。但是伦敦的华人都知道,在伦敦的唐人街主要是广东餐厅,所以大部分卖的都其实是烧鸭,而不是烤鸭。

 

于是乎,不少海内外华人跳出来愤慨地指责英国媒体连鸭子是如何料理的都搞不清楚就来拆我们的台。甚而有人认为这是续英国支持西藏独立、抵制北京奥运等一系列反华浪潮后的新举动。

 

我觉得这些想法和行为未免有点‘过激’了。放眼这一年来,中国发生了不少大事——西藏暴乱、四川地震、北京奥运。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遍地皆是‘愤青’。不管是西方先妖魔我们,还是我们进而回斥西方,都是些无谓的拉锯战,只不过是将彼此的差异进一步拉大而已。我们老觉得西方世人不了解我们中国,但是事实上我们自己也经常是自相矛盾。我们老自诩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泱泱大国,却连基本的兼容并受的大国风范也没有。只要稍微有人说中国的‘坏话’,我们就上纲上线,以最极端的话语驳斥人家。动不动就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何必呢?想想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将近30年了,也应该懂得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其发扬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如树立一个双赢的概念。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让我们求存同异,把彼此未来的路走得更宽更广。

 

Read Full Post »

 

国网友“markm49uk”从没想过,自己新买的iPhone里会有个中国女孩的亲切照片;而这位被称作中国最美打工妹的无名女孩或许还不知道,通过网络,自己的笑容只用了6天时间就火遍全球。

iPhone girl

这位英国消费者说,在他激活了自己新买的全新3GiPhone后,发现了一位"iPhonegirl"的照片,而且已经有人已将图片设定作为壁纸。

他还在照片册里发现另外两张照片。照片清晰度较高,显示3GiPhone的拍照功能非常了得。

这位英国网友随后将照片帖在苹果爱好者论坛上。

照片的画面中央是一位脸蛋圆润、笑容可爱的中国女孩,她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身体伏在流水线上用手打出"V"字形,工作服上的粉红色条纹似乎更衬得她活泼可人。

这个帖子在macrumors.com已经引起了热烈跟帖。网友们也开始在网上展开人肉搜索,试图找出这位被称作"中国最美打工妹"的无名女孩。

目前,热心网友制作的"iPhone Girl"的专题网站(iphonegirl.net)也受到热捧。

英媒炒作

此事一发立刻引起英国媒体的注意。上周随意翻开英国的报纸,便不难看到iPhone Girl笑容可掬的照片和相关花边新闻。

iPhone girl是谁?她是一个普通的湖南姑娘,和很多外来妹一样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这家工厂是专门生产苹果iPhone手机的富士康。日前富士康科技集团发言人证实道。

 

发言人还解释了女孩照片现身iPhone手机屏幕并被传播的原因。他表示,女孩是手机检测车间的员工,可能在进行拍照手机检测后忘记了删除检测图片才导致事情发生,公司现在也在详细调查。

 

猎奇心理

要说这几张照片通过iPhone的制造和销售从中国漂洋过海到英国本是偶然事件。使用者上传照片并在网上开帖讨论也纯属个人行为。但为什么会掀起全球对这个女孩的狂热追逐?

其一,受众很无聊。可以想象,英国人的生活如何乏味。在手机里发现个美少女的照片,跟中了彩票似的。看看每年参选X Factor, Britain’s got talent这样的选秀节目的形形色色的英国民众,不难发现他们是多么希望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奇迹。所以对于iPhone Girl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视同为另一种“梦想成真”的娱乐作秀。只不过,这次他们作乐的对象换成了中国的打工妹罢了。不管这个女孩是否愿意,她已经成了英国乃至全球的“公众人物”(Celebrity)。夸赞她清纯可爱,或猜疑她低龄打工,她本人都无从选择。日前还有网友爆料称自从这照片出来后,女孩已因此被开除。如果真是这样,也许她正好可以迎合大众的趣味,从穷苦的打工妹摇身变成娱乐圈的新玉女。但是她在iPhone中稚嫩的笑脸或许就再也看不到了。而这一切皆源于人们很无聊。人人都需要娱乐,但娱乐的层次是否只能这样?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其二,媒体更无聊。iPhone Girl的报道几乎是紧接着北京奥运闭幕而来,相信英国人对中国的兴趣正浓。但是这样的新闻似乎不能和全球的体育盛事的报道相提并论。可英国媒体居然率先着墨炒作,所为何来?显然他们是利用无聊的英国人的猎奇心理。是先有无聊的英国人还是无聊的英国媒体,这跟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是个无底洞的循环。我只能说,媒体好歹也是专业人事,代表广大受众的话语权。如果媒体跟着大众无聊,只能让其受众越来越无聊。恶性循环,永不消停。不知什么时候又会看到MBA girl联想X301宝贝、华硕EeePC女孩的报道了。我们拭目以待。

Read Full Post »

 

824日,北京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致辞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抛开奢华的奥运开幕和闭幕式,北京奥运到底给世人留下什么印象?英国报刊如是说。

 

刘翔退赛

819日《金融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刘翔退出比赛时表情痛苦的照片。内页文章说,刘翔的伤让整个中国震惊。

文章说,刘翔不仅是多面奖牌的获得者,还是中国的偶像、负载着中国的希望。文章提到,四年前他在雅典奥运会夺取金牌的时候,他本人和中国媒体都曾经把胜利提到一扫对中国人"东亚病夫"偏见的高度,如今,尽管有很多人对他表示同情和理解,但也有不宽容的声音,有人在网上说,"东亚病夫"又回到了他的身上,还有人呼吁抵制他做广告的产品。

一个刘翔退赛,竟然引起鸟巢9成观众退席,进而引发如此多的中外媒体报道,实在是让人寒心。我心寒的,不是刘翔无法实现捍卫金牌的梦想,不是人们失望唏嘘的离场,不是媒体毫无意义地添油加醋。我心寒的是,中国就因为田径场上一个人的得失,就能让人忘记了体育运动的真谛。要说雅典奥运刘翔在短距离径赛项目的零的突破,确实令中国人骄傲。但是难道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就可以让全体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称号了吗?我们国家在赛场上的强项,如跳水、体操、体重等,有多少是大众普及的运动?而像田径、游泳等各国中小学都有开设的项目,我们的整体水平却大大不如。可能你会说我们亚洲人的身体条件本来就不适合练这些项目。但为什么又偏偏出了个刘翔呢?这能说明我们还是有人才的,只是没有妥善地挖掘、训练。与其把赌注统统压在刘翔一个人身上,不如多宣传一下全民健身。让人们都喜欢运动,才能真正摆脱“东亚病夫”,实现零的突破。

奥运改变中国?

818日的《泰晤士报》把目光放到了奥运之后的中国。文章提到,奥运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仅外国游客数目的下跌就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奥运火炬的熄灭,中国不得不又要去面对维持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这一奥运光环难以遮掩的两难经济局面。

19日《泰晤士报》另外一篇评论纵论从雅典到北京奥运对主办国的影响。文章说,奥运使外部世界有一个进入中国的短暂机会,壁垒既然已经打破,再恢复就不太可能。中国的旧体制内正在孕育着新的生命,作者说,马克思当年认为,催生的动力是暴力革命,但如今奥运的作用不可小视,作者认为,奥运可能带来的结果恐怕比中国申办的初衷要更为深远。

一个奥运,到底花了国家多少银子,恐怕没几个人知情。事实上,就算明知是件赔本赚吆喝的买卖,难道中国就不办奥运了吗?肯定会办。然而我们的心愿,通过奥运让世人了解中国是否实现了呢?我觉得喜忧参半。事实上,那些跟中国素有往来的,只不过是把奥运当个踏板,把他们的利益扩大化。而那些对中国素有敌意的,也不会因此改观。奥运结束了,留给我们的课题还很多。在有些西方人眼中,中国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淘金窝。奥运这道大门一开,免不了引狼入室。但是我们费尽心机导演的中国文明画卷,不过是让人一时感叹。最后人们记住的,不过是绚丽的色彩,而不是文化的精髓。

让世人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