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8年5月

英媒看四川地震

2008512日中国时间下午228分,是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却不愿去回忆的时刻。四川省汶川附近发生7.8级强烈地震。经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15日确认,四川地震遇难人数估计在五万人以上。

中国四川的大地震,把缅甸风灾挤下了英国各大媒体的头版。自12日起,英国《卫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金融时报》等主要报刊,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流血的伤者的大幅照片。

从此次英国媒体的报道来看,绝大部分都表达了对死难者的同情以及对中国政府和军队救援工作的肯定。以下几点转自BBC的一篇文章,基本说明了英媒对四川地震的反应。

公开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中国官方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公开程度,引起了英国媒体的普遍关注。

《每日电讯报》署名摩尔的文章说,和1976年发生唐山大地震的情况相比,中国方面这次迅速向外界发布了有关消息。文章说,中国新近表现出的比较高的透明度显然和即将举行的奥运会有关。为了举办奥运,中国不得不放宽新闻管制。

文章认为,和1976年唐山地震不同的是,这一次,新闻立刻传了出去。摩尔说,四川地震的消息最早出现在一个互联网站Twitter.com上,这是一个成员不停地发布自己身边新闻的网站。倒塌的校舍砸在孩子身上的录像不久便登上了YouTube,上海的一家网站推出了有关地震的滚动报道……

《泰晤士报》署名麦卡特尼的文章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文章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这次地震中没有看到像在2003SARS爆发时所出现的掩盖事实真相从而引发谣言、慌乱的局面像麦卡特尼的文章说,中国领导人过去曾多次在发生灾难的时候选择掩盖真相,担心死伤人数会被老百姓看作是政府无能的表现。但是现在他们改变了做法。他们已经意识到,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大量的信息。对这样的灾难反应迟缓或掩盖事实,会带来真正的危险。

迅即

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和缅甸军政府的拉锯战之后,中国政府的赈灾工作令英国媒体广泛翘起大拇指。

《卫报》报道中借用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的话说,中国政府迅速、有效的反应值得称赞。英国已经做好了随时援助的准备。

《卫报》以及《独立报》都认为,和缅甸以及地区内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一向有资源、人力以及先进的灾难反应队伍,对付严重的自然灾难。比如说,中国有着强大的军队,可以迅速调遣到灾区。

《泰晤士报》分析指出,中国领导人迅速做出回应,反映了他们从过去几年处理几次严重危机时所犯的错误当中吸取了教训。报道说,中国南部遭受暴风雪袭击,当时的救灾工作被批评为缓慢和混乱,但这次大地震后,中国当局的反应非常迅速。

《每日电讯报》则认为,最近缅甸当局在风暴后的救灾反应受到国际间的普遍批评,北京奥运不久便将举行,中国非常担心其救灾安排会跟缅甸相比。

放心

担心地震可能会影响北京奥运的人,英国各大媒体,包括BBC在内,都引述北京奥运组委会发言人的话说,中国奥运场馆建筑考虑到了防震要求,所以很安全。

担心地震经济损失的人,《金融时报》安抚到,这次大地震影响的主要在山区和农村,经济损失应该不大。四川成都和其他工业区只受到轻微的破坏。报道说,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四川的交通和工业受到了干扰,但看起来地针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可能非常有限。

最能帮助中国百姓安心的恐怕要数《泰晤士报》麦卡特尼的文章了。他在结尾处特别称赞了温家宝。他说,过去的事实表明,温家宝—-以及其他几名政治局委员—-关心中国人民的疾苦,关心的出发点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能帮助他们掌权。

看到英媒对四川地震的关注以及真实迅速的报道,欣慰之余仍有几分苦涩。难道只有这种惨绝人寰的天灾发生,才能博取西方媒体的同情心?而“西藏暴乱”这种人祸就只能被妖魔化,成为攻击中国的武器?

就像期待西方媒体公正看待西藏暴乱一样,我一样希望他们可以全面报道四川地震。而这一点,英媒这次做到了。除了上述的“正面”报道,以下“负面”评述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思。

重审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每日邮报》网站上的一篇报道标题抢眼:《2008:中国灾难性的吉祥年》。文章开篇便说,中国原本希望2008年是充满了欢庆的一年,是奥运之光普照的一年。但是,进入鼠年,却接连发生天灾人祸。2月,暴风雪给传统的新年庆祝降温,3月西藏动乱,4月山东火车相撞,5月儿童手足口病蔓延。同时,国内还面临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她作为世界工厂的声誉、圣火传递成了示威抗议的热点等问题。这一系列的灾难有可能促使中国重新审视她的首要任务。文章援引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福格斯(Roger Des Forges)的话说,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在提醒中国政府,奥运固然重要,但同时,还存在其他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

检验中国残存的封建迷信

《每日电讯报》北京记者理查德斯宾塞(Richard Spencer)在他的博客中说,四川地震将检验中国残存的封建迷信。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被看作是凶兆,毛泽东主席两个月后去世。虽然没有迹象表明,四川的地震能和唐山地震相提并论,但是,今年是重演历史最坏的一年

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

《独立报》 报道说,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从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因而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但这次在四川发生的30年不遇的大地震,使无数中国家庭面临失去子女的巨大悲痛。

豆腐渣工程导致学校垮塌

此次四川地震中,仅成都附近就有多处学校倒塌,却没有听说过政府部门建筑物受灾的消息。

涉及到公共设施,涉及到学校垮塌,这个责任尤其重大。这里面是不是有豆腐渣工程,立项是否有贪污行为,都是事后应该追查的。不应该目前需要救险,事后就不做追查。应该避免将来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些报道中提到的问题,每一个都刺痛我的心。是啊,今年真的算是内忧外患的一年。那么多坏事接连发生,让中国政府疲于招架。不过欣慰的是,这次四川地震中,举国上下再次显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景象。让我回想起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国领导人的关怀和中国军民众志成城的决心。温家宝对受难孤儿的一句“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还有央视紧急录制的《因为爱》的MV,让人更加懂得“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

那些在地震中丧生的中国少年儿童,确实让千万个家庭失去了希望。那些已经年过中年的夫妇,即使双双生还,面对被埋葬的子女,如何能不心痛!他们之中大多恐怕由于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家里就只有这一棵“独苗”。如今孩子走了,就算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再生育的可能性也极低。几十年以后,中国将面对这些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想想为了控制人口而减轻的国家负担,可能还不足以应付老龄化的危机!压力始终都存在,只是从一种转化成另外一种。到底值不值——看看那些绝望父母的眼泪。

还有那些让人发指的豆腐渣工程,怎么能发生在中小学校?!地震发生后,我曾致电给一位家在四川重庆的朋友。她告诉我,重庆不在主震区,基本没什么死伤。但是有两所小学倒塌了。听到这里,联想到北川中学救援的画面,联想到被活埋的小学生致死手里还紧握着笔,我不禁气得双唇颤抖。有没有搞错啊,学校应该是建筑质量最好的,是保护国家八九点钟太阳的地方,这么容易就倒了,那以后太阳只能从西边出来了。

最后让人愤慨的,英国媒体好像还没怎么提,是一则早在59日四川电视台的新闻。新闻中报道了在四川地震发生前的汶川一带,有村民发现数以万计的蟾蜍集体过街。其中也有村民意识到这可能是小动物对即将来临的自然灾难的预警。为了“辟谣”,他们请来了当地林业局的一位官员。结果人老兄居然解释道“因为你们这个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现在又值蟾蜍繁殖季节,所以才有蟾蜍过街的景象”。糊涂啊……。当然搞林业的干部不一定懂测震。但是中国几千年前就懂得以蟾蜍来测震(要不地震仪八方怎么会是蛤蟆),结果这点儿常识到了21世纪反而消失了?!还有四川电视台和那么多受众,居然没一个人觉得这可能是大祸临头的先兆,还把它当茶余饭后的笑谈!愚昧啊……至于那些地震局的专家,都是干嘛吃的?据说台湾有专家就因有人感应到地热而预言近期会有地震。怎么可能国内连一点迹象都捕捉不到?如果这则新闻能够引起当地居民和有关专家的足够重视,尽管不能避免天灾,但至少能大大减轻人员伤亡。遗憾啊……

如今谈这些,不是想怪谁,而是希望人们在被安抚之余也得听些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困难中走出来,让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Read Full Post »

 

华人流亡作家马健的新书《北京植物人》近日在英国正式发表。英国主流媒体之一的金融时报称这是全世界等了20年的、首部以六四为背景的小说。Sunday TimesMetro等报纸也在这两周刊登了书评。

 

《北京植物人》的主人公戴伟是一名在北京就读的博士生。他卷入了1989年天安门的六四惨案,头部中弹后做了10年的植物人。醒来后她发现整个社会大变样。10年中一直照顾他的母亲曾是一名中共党员,后来成为一名法轮功学员,受到中共当局的迫害。

在接受英国媒体专访时,马健声称创作这部纪实小说的初衷是为了记载六四这段历史。他认为当年六四的学生和今天的中国学生们基本上是受害者。这段历史财富没有传给下一代而形成了断代, 而且专制控制了人们的记忆。

马健曾在1987年初,发表了西藏题材的小说《亮出你的舌头》。书中表达了人们在佛国失去了自由和渴望自由的煎熬。小说一发表就被查封,并在全中国下令销毁,于是马健辗转来到香港,随后移居到英国伦敦。

第一次看到关于此书的报道,我觉得很不自在。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我相信这本书必定有引人入胜的地方。但是,在西方媒体对于“西藏暴乱”和“北京奥运”等系列歪曲报道从而激化的反华情绪正高的节骨眼,这本书的问世更像是在战争中贩卖军火,未免有些火上浇油。转眼“六四”过了也快20年了。如今时过境迁,北京正喜迎奥运之际,偏有唯恐不乱者炮制了“西藏暴力”事件,让世人在还没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就将矛头纷纷指向了中国。于是你马健苦苦埋头写了10年都没完成的稿子派上用场了。要不是你早年已经写过关于西藏的小说,恐怕攒到现在发表会更火。不过北京也是最近西方争相讨论的焦点,所以《北京植物人》的卖点就不言而喻了。你一个作家有商业头脑也没什么错。整个媒体行业都是这个德行。就好像一部热映的大片过后,其剧本小说和相关产品都异常好卖一样,马健这部小说,也是应允这一市场规律而生的‘典范’。一本不到500多页的书卖17.99镑。也许你不是有意借机炒作,但是在我这种没有政治觉悟的普通人看来,我只嗅到了“钱”的味道。

再者,把文学作品和历史相提并论,未必得当。不论出于什么原因,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确实是一种缺失。但是,这不是一个文学作品就可以填补的。小说,就算你冠名它“纪实”小说,它始终是一个在真实基础上的一个虚构的文学,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部没有作者灵魂的作品,也不会是好作品。但有了你马健的灵魂和思想,它就不能称之为“历史”。

好了,抒发完我民族情绪后,我也能体会这些在流亡海外的文艺工作者的不易。人都要生存嘛,既然国内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当然只能在国外寻求出路。我并非批评马健的作品本身。事实上,我对此很感兴趣。我曾读过好几位华人作家在英国发表的作品,有些确实能丰富人的精神视野。就像《北京植物人》,以“植物人”来映射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变成了只会赚钱的植物人, 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价值。,这一点很新颖。然而,我还是忍不住对英国媒体如此关注这类描述中国社会阴暗面的小说而反感。或者说,悲哀。

想想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有那么多文学名著,其中许多都有英文译本。我很难具体说出它们每一本在国外的具体售价和发行量,但是从英国连锁的几家主要的书店来看,上架率恐怕真不如这一两个华人作家的小说。反观国内的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外国文学和外文读物,我觉得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流失。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几乎人人都读过一两篇的英国文学——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比如狄根斯的小说。但是在英国受过同等教育的人,恐怕没几人读过中国的古典文学吧。当代文学中,也就接触了这么几个华人作家的作品,还基本都是政治历史色彩较重的。我总说,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外人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所误解,因为除了他们日常接触的本国媒体的‘偏向性’报道,他们也在接受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化“偏向性”的介绍。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老是只把西方人感兴趣的中国的部分展现给他们,那他们所认识的中国永远是单一的。

如果马健说,我们需要记载历史;那么我说,我们更需要承传文化——把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代代相传,让世人逐渐了解真实全面的中国。

Read Full Post »


相信大多数去过西班牙的人都走访过巴塞罗那、马德里和塞维利亚。那里无疑都是西班牙的精髓所在。
但是,隶属于西班牙与非洲隔海相望的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却没几人踏足。

4月29日至5月5日,我和老公有幸带着在easyjet买的新宠——猴猴一起周游了由七个岛屿组成的加那利群岛其中的Lanzarote和Gran Canaria。

在我长篇游记攻略出世前,还是让主角猴猴跟大家say hola吧。

注释:猴猴名字的发音为“三声+二声”。

一、行前准备
1、机票

我们是订的easyjet的两个单程组合机票。去是从London Gatwick到Lanzarote。回是从Gran Canaria到London Gatwick。
来回机票一共是55镑左右/人(含税)。

2、住宿

是通过www.TripAdvisor.co.uk查找的。选取了上面价格20-30磅一晚、交通比较便利且口碑在8分以上的公寓式旅馆。之所以选择公寓式旅馆,是因为上次去巴塞时住的就是这种带厨房的有客厅,卧室分开的房间,感觉很温馨。

Tripadvisor比较好用的一点是可以看到很多过来人的评价和照片。另外,它还有链接到各个hotel booking的网站,可以在最快时间查到同一个旅馆在不同网站的价格对比。

我们最后订的2家旅馆都很赞,特别是在Gran Canaria的,尤其推荐。

Lanzarote:我们住在最受欢迎的海滩Puerto del Carmen
地址:
Jable Bermudas Apartments

C/ Bernegal 2, Puerto del Carmen, 35510, Spain

价格:36.19欧元/晚 (含5%的税,不含早餐)
描述:步行200米有几个超市,其中spar超市,东西比较便宜。离海边步行200米。海边的主路有公车站,可以去其他城市。
预定网站:www.lanzarote.com
照片:

Gran Canaria:我们住在岛的最南端的playa del ingles
地址:
Buenos Aires Apartments, alfeceres provisionales 29, 35100
描述:在playa del ingles的正中。标志性就是hotel门口的Hard Rock Cafe。另外,背后就是著名的Yumbo Centre=Rainbow Centre,是个以同性恋酒吧餐厅出名的shopping centre。Yumbo Centre前就是公车站,去往各个城市和景区。information centre就在Yumbo Centre旁边。
价格:21.84英镑(约26.86欧)/晚 (含5%的税,不含早餐)
预定网站:www.GreatLateDeals.co.uk
照片:

3、、签证

中国护照需要申请申根签证。我们因为只提前了1个多月打电话预约西班牙使馆签证,结果发现最近的签证日正好是我们的出行日,所以临时定了个法兰克福的weekend trip,改签了德国。该死的德国人最后只给了我们1个月的签证,而且最bt的竟然是double entry。我想西班牙使馆应该会宽松些吧。

这里还是把伦敦的西班牙领馆的信息贴出来吧:

Spanish Consulate General in London
20 Draycott Place, London SW3 2RZ
Tel: 020 7589 8989
Fax: 020 7581 7888
Web: http://www.conspalon.org

4、地理
加那利群岛的岛屿及首府名称为:
大加那利岛 (Gran Canaria, 首府拉斯帕尔玛斯/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特内里费岛(Tenerife, 首府圣克鲁斯/Santa Cruz de Tenerife);
兰萨罗特岛 (Lanzarote, 首府阿雷西费/Arrecife);
拉帕尔玛岛 (La Palma, 首府也叫圣克鲁斯/ Santa Cruz de La Palma);
拉戈梅拉岛 (La Gomera, 首府圣赛巴斯提安/San Sebastián de La Gomera);
耶罗岛 (El Hierro, 首府瓦尔韦德);
富埃特文图拉岛 (Fuerteventura, 首府罗萨里奥港Puerto del Rosario).

5、公交

两个岛都有公车。在Lanzarote是绿色的Tenerife buses,车次比较少。在Gran Canaria是蓝色的长途车,几乎所有景点都有线路抵达。
有一种叫Bono Bus的卡可以在一些主要的公车站、information和商场买到。这种卡有面值15欧。可以多人使用。长途打半价,短途8折,非常划算。这种卡就是一张信用卡大小的纸片,每次使用后会在背面打印出你的余额。

二、图片游记
第一日:London Gatwick-Lanzarote Airport-Puerto del Carmen

中午乘easybus从London Victoria前往London Gatwick机场。车程约1个小时20分钟。
乘坐下午4点的飞机飞往Lanzarote(以下简称“L岛”)的机场。飞行时间约4个小时。
抵达是当地时间晚8点。(和英国一个市区)

我们要去的Puerto del Carmen(以下简称“Carmen”)离机场不算太远。机场算是在岛的正东部。Carmen就是沿海岸线再往南一点。而机场的公车没有直接到Carmen的。只能先坐车到首都Arrecife,再倒车去Carmen。公车票倒是很便宜,单程大概各1欧。但是我们预先查到别人的游记中有提到打的到Carmen大约12-14欧,也不算太贵,所以觉得还是觉得直接从机场打车去住地,以免人生地不熟迷路。

最后证实,我们还是很明智的。因为我们的公寓reception晚上9点就关门了。我们如果坐公车,肯定就赶不上了。还不知道怎么check-in拿钥匙呢。

check-in后,我们去了附近最近的一家超市买了些饮料和香肠,然后回公寓一边晚餐一边策划接下来2个半天在L岛的行程。

先上张L岛的地图吧。

第二日:Carman-Arrecife-Jadin de Cactus-Haria-Arrecife-Carman

早上9点,通过公寓的reception预定了第三日去Parque Nacional de Timanfaya(以下简称“Timanfaya”)的一日团。一人40欧,含门票、车导和3 courses lunch。然后便出发去首都Arrecife(以下简称“A城市”)。因为L岛的公交不算发达,到主要的景区都需要经过或从Arrecife出发。好在我们离Arrecife不算远,坐车也就20多分钟。

主路的公车站对面有一个貌似城堡的建筑。旁边居然还有Only和Vera Moda的专卖,让我想起在北京的日子。

沿着蔚蓝的海岸步行去车站,沙滩上橙蓝相间的太阳伞和碧海蓝天形成一幅靓丽的风景线。猴猴也要出来晒晒太阳啦。

等车的时候遇到一对中年夫妻,打扮得很青春的样子。

模拟对话:
妻子:亲爱的,那只猴子很俏皮呢,不如我们也买一只吧。
丈夫:你多大了啊?还玩猴子?

上了车,七绕八绕总算出了Carmen,大约20分钟抵达了首都A城市。L岛共有6个小城市。西班牙政府规定,除首府A城市因为历史原因允许建造5层以上高楼外,其他新建城市建筑物一律不得高于3层楼。全岛所有建筑物必须全部涂成白色,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颜色。这样,这个本来十分荒凉的小岛就由黑色的火山岩浆、白色的小楼、绿色的棕榈树和仙人掌以及蔚蓝色的大海等颜色和谐地调和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游人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A城市总体感觉比较商业化,海滩没有我们住地Carmen那样色彩斑斓。但是A城市公交线路发达,几乎岛上所有的城镇都需要经过A城市才能到达。另外,去往邻近的Fuerteventura岛和Gran Canaria岛的渡轮也是从A城市的码头出发。

买了第四日去Gran Canaria的船票后,我们沿着海一直走到了一处information centre。四周有白色的长廊、火红的花儿,还有漫步的人群。热情又不失宁静。

从海边去A城市的主公车站需要一路盘坡,路边都是居民区,散发着当地的生活气息。

中午,在一位好心的西班牙老妇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下一趟去Jadin de Cactus和Haria的车。等车之余,在车站内的小cafe吃了点tapas。其中肉丸子还是比较入味的。

从A城市驱车半个多小时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Jadin de Cactus,一个热带仙人掌棕榈公园。公园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层层叠叠的石阶上布满了各种棕榈植物。仙人掌的花朵尤其艳丽,好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猴猴兴高采烈地置身其中,好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出了棕榈园,公路对面也有一片仙人掌林,与远处的山脉交相辉映。

邻近的村落万籁俱静,只偶尔听到公鸡的打鸣声(大下午的。。。)

再次坐上公车,前往Haria,Lonely Planet书上highlight的L岛上最漂亮的村镇。结果景色一般,让人大失所望。由于每日只有2班去往终点站Yé的车,早上一班,晚上一班,所以我们只能考虑步行去Yé。Yé最吸引人的是再往北2公里的Marador del rio——L岛最高的山峰。山峰上可以俯瞰全岛以及隔壁的岛屿。堪称绝境。

看地图,觉得没有多远。但是沿着公路走到下一个村镇后,看着前方没有止境的公路,越来越支持不住。最后再走了大约3-4公里后,还是放弃了去Yé的计划。也成为L岛旅行中的最大遗憾。

不过途中还是看到一些坐车不可能看到的风景:别致的小屋还有那躲在阴凉的猫咪……

想到还要再走3公里多才能折回Haria,我们决定大胆地尝试拦路搭车。幸运的是,我们招手2次,就有一辆车停在了我们身旁。驾车的是一个西班牙帅小伙,副驾驶上应该是他的女友。

我们上了后座,一路聊着,没5分钟就到了Haria。有轮子就是快啊。

之后基本就是原路返回住地。中间在A城市,由于老公睡着,我又犯迷糊,所以下错站。好在又遇上一个黑人大妈,领着我们找到了回Carmen的公车站,总算在8点半左右回到了公寓,结束了第2日的旅程。

第三日:Carman-Timanfaya

上午9点10分,从Carmen的主公车站搭乘Amanda Bus,即前一天定的last minute一日团前往火山公园Timanfaya。

导游是一个荷兰光头,会讲多国语言。一路上一直听他不停得用英语和西班牙语介绍沿路风景。

参团的老年人居多。也有一家人带着小孩的。像我们这种年轻情侣一共就2对。

随团首先到达一个中转的村落,大家可以在此小憩喝杯咖啡。

我们则是顺着一个石阶爬上了个小山坡,眺望整个村落。

猴猴再次跑到人家后花园游览。

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上午10点多,来到火山公园门口。火山公园的面积大约50平方公里。导游说,这个火山公园的地貌是1730年100多个火山口同时连续喷发6年而形成的。在1974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建立蒂曼法亚国家火山公园前,这里是蛮荒之地,没有任何人烟。

我们首先上到由国际著名特种工程艺术建筑大师曼里克设计的岩浆餐厅。里面的食物全部是用天然火山岩浆的热气烧烤而成的。原汁原味。可惜餐厅只在中午开放几个小时,所以无缘尝试。

餐厅外围有公园的3个展示点:

第1个是用铲子铲出地下1米处的碎石,然后分一点给每个游客,让他们亲自用手掌体验一下岩浆的温度。只见一个个刚接过碎石,手便就立刻弹开。偶老公的手就被烫了个小泡,可你要知道那碎石在他手中停留了也不过1-2秒。

第2个展示是将稻草放入火山洞口。半分钟后,几缕黑烟从洞口冒出,然后就窜出了火苗,直至整个稻草全部燃烧殆尽。

第3个展示是将一桶水倒入火山口,只见顷刻间喷出高5米多的气柱,叹为观止。

看过展示后,在餐厅转悠了一圈,随后就在附近照相。

黑色的火山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蓝天。

短暂停留后,我们继续乘车沿着火山公园最迂回崎岖的山路在车中观看几个著名的火山喷发口。

之后,转到公园另外一个入口——Camel Walk。一头骆驼可以载2个游客,一左一右。随着领头人的牵引,一头头骆驼首尾相连地拉出一条长长的线,绕着火山的山坡,一努一努地攀爬。下坡时,我们骑的骆驼开始发癫,不停地摇晃,我新买的太阳眼镜也因此夭折。风景也来不及欣赏,只是死死地抓着骆驼驼峰上的座椅把手。想起去年去摩洛哥,在沙漠里骑了2个多小时的骆驼,最后屁股跟着了火似的,一坐就疼。看来骆驼——这个岛上曾经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不适合我们的。

骑过骆驼之后,我们离开了Timanfaya,来到附近的一个酿酒厂品酒。

红酒有甘醇和甜酒、白葡萄酒、玫瑰酒,每人可以免费品尝一杯。如果还想喝,1欧一杯,也不贵。

酒厂外是一个个用火山石圈成的圆圈。圈内种植着各种绿色植物,为黑色的火山点缀几抹绿色。

品酒结束后,来到村上的一个餐厅享用三道菜式的午餐。

第一道菜是乱炖汤——就是《料理鼠王》中的那道赢得评论家喜爱的乡下菜。非常美味呢。

第二道菜,我们选的是猪排(也可以选炸鱼)

第三道“菜”,简直像为猴猴专门设计的——香蕉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继续跟团来到南部的海边。在这里,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层叠俊朗的火山,还可以捡拾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绿色和紫色晶石。

下午4点左右,一日团结束,我们回到了住地。因为时间尚早,我们觉得在海边逛下小店,并去旧港享用晚餐。晚餐的餐厅是Lonely Planet上所推荐的。价格不算便宜,但地点绝佳。可以俯瞰旧港和蔚蓝的大海。

夜幕降临,灯光洒在海面上,星星点点。一切好像进入了梦境。

第四日:Jable Bermudas Apartment——Arrecife——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Playa del Inglés

上午9点check-out后,从住地坐公车再次前往A城市,然后打车去港口,乘坐渡轮去Gran Canaria的首府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记忆中我曾在小学5年级在天津乘过一次渡轮,印象已经淡去。这次渡轮时间是5个半小时。因为是白天,所以可以欣赏甲板上的风景,也可以在船舱内观看电影或在沙发椅上小憩,十分休闲。

下午4时,随着船入海港,我们终于踏上了加那利群岛的第三大岛——Gran Canaria。

首都Las Palmas感觉十分繁华,北部是3公里的黄金海滩,南部则是步行街和旧城。

不同于全部黑色岩石和白色房子的L岛,这里色彩斑斓,充满了生命力。特别是旧城Vegueta,建筑风格古朴中略带后现代艺术色彩。博物馆Casa Colón,展示了岛上的建筑历史。

晚上7点多,乘车抵达住地,最热闹的同性恋海滩——Playa del Inglés。我们的hotel就在Yumbo Centrum(同性恋最集中的商场、餐厅和酒吧)旁。 Yumbo Centrum正对面就是车站,有多路车去往岛上各个地方。

我们到附近的超市买了晚餐,一只整鸡和汤料。另外,看到当地特产蜂蜜朗姆酒才卖4欧多,于是也忍不住尝试。回到公寓,用微波炉热了鸡,用炉灶煮了汤,开了酒,一切就位。我们开始在阳台的餐桌上美餐。

阳台外,可以俯瞰酒店碧蓝的游泳池。游泳池附近,有10几只猫聚集在此。猴猴跟猫猫向来有缘。于是兴奋地带着饱餐后的剩余——鸡骨头跑到楼下去逗猫。这些猫有黑的,黑白花的还有黄色老虎纹的。最小的两只,看来不过刚满月。她们各个都很警觉,有食物也不敢靠近。只有当你仍到她们面前,她们才卸下武装,闷头吃起来。有一只老猫,一直在大堂睡觉。看到我们乘电梯上楼。居然跟了上来,一路跟到我们公寓门口。但是却迟迟不肯进来。我喂她鸡肉,她居然不屑一顾。因为我们住在4层,离楼梯和电梯都有一定距离,怕她晚上不好下楼,所以我连哄带骗,总算把她引回大堂。这才回去睡觉。

第五日:Playa del Inglés——Aguimes——Ingenio——Barranco de Guayadeque——Playa del Inglés

由于赶上一个周六,没有从住地直接去往Aguimes(以下简称“A镇”)的公车,所以只好倒车。先坐25路到Playa Arinaga,东部的一个海边城市。然后再乘22路到Aguimes。

A镇是保存最完好的村镇。非常像卡通片里的梦幻小镇的感觉。所有的房子都是以白色、黄色、粉色、淡绿色这些柔和的色彩组成。最有意思的是,许多房子前还有许多人和动物的铜像。更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离开这个卡通小镇,我们乘35路前往附近另一个小镇Ingenio。Ingenio以瓷器、陶土出名。不过因为是周末的关系,没有几家商店开门。镇上万籁俱静。只有100多辆摩托车队经过时,引起一阵骚动。可能是一个摩托车的活动。

猴猴不是车迷,所以对此并不感兴趣。还是那些迷人的小房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在镇上七走八走,耗费了不少气力。下面要去的Barranco de Guayadeque,因为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必须要打车。我们从Ingenio拦了一辆车,一路顺着盘山路,到了Barranco de Guayadeque其中的一家山洞餐厅(Cave Restaurant)。山洞里是天然的空调,冷气很足。但是里面的客人却是人满为患,好不热闹。门口还有两只吃白食的懒猫,正在午睡。我们落座时,还睡眼惺忪地瞄了我们一眼。

在餐厅喝了一杯冰凉的啤酒后,精神大爽。于是转出餐厅,去餐厅后的山村游玩。

午后的阳光异常强烈。伴着山野的鲜花和仙人掌,这山村也多了几分俊俏。

下午4点多,再次叫了taxi从Barranco de Guayadeque直接回到A镇,车费比来时还稍微便宜一点,9欧。然后从A镇经Playa de Arinaga回到了住地。

依旧是照着Lonely Planet的宝典,找到住地附近一处餐厅。发现价格不菲,且没特色。因此去了旁边的一家小tapas店。服务生是一个中年西班牙男子,很是热情。给我们推荐了一个tapas的拼盘,有6种当地最有特色的tapas组成。有奶酪、土豆、沙拉、香肠、猪肉和鱿鱼。

猴猴当然也“吃”得异常开心啦。

第六日:Buenos Aires Apartments——Cruz of Tejeda——San Mateo——Las Palmas——Buenos Aires Apartments

早上8点从住地乘18路去往Cruz of Tejeda。沿路一直盘上而上,风光无限。中途停了2次,分别在一个小镇和Tejeda,可以休息10-15分钟,顺便简单游览一下。

10点25分左右,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这里有通往Roque Nublo,岛上最高峰的山路。顺着山间小路,远山近草,鸟语花香。让人联想到《音乐之声》中的场景。

正午在山间的阴凉处野餐。在接连几天顶着大太阳之后,我们都已成为黑炭,再也不能享受更多的阳光。

饭后,我们再次乘18路来到终点站San Mateo。这个小镇的Sunday Market正好开放。水果蔬菜花卉首饰,琳琅满目。出了市场,到了广场。一群当地人正随着现场演唱的乐队翩翩起舞。广场后是一处凉亭,还有information centre也在附近,可惜周日不开。

从San Mateo本来有回住地的车,但是想到来时从住地经Cruz of Tejeda再到San Mateo一共开了3个半小时,中途停了2次车,有点太耽误时间。所以决定绕过山路,乘车回到首都Las Palmas(大约45分钟),再从那儿乘特快30路回住地(大约50分钟),可以节省近一半时间。而且还可以再到Las Palmas的汽车站多买一张Bono Card。

下午不到5点,我们总算经过一天从岛的南部到中部再到北部,又回到了南部的住地。总算有机会享受一下酒店的游泳池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和海边沙滩一样的风景。半裸上身的美女还有很多型男帅哥(不过他们大半是gay)。

晚饭时间,我们来到酒店旁的Yumbo Centre。一家意大利餐厅很热情地相邀,但是看到菜单都是pizza、pasta一类,总觉得提不起胃口。还有一点就是,从服务生的T-shirt上印的100% Gay来看,这无疑是一家同志餐厅。由于想念去年去巴塞时吃的海鲜饭,所以特地找了一家有海鲜饭的西班牙餐厅。

大约半小时后,服务生端来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海鲜饭,并且殷勤地为我们分盘。虽然12欧/人的价格不算便宜,但是味道还是很地道的,也算物有所值。

第七日:Buenos Aires Apartments——Faro Maspalomas——Puerto de Mogan——Playa del Ingles——Airport——London

最后一日,因为考虑晚上要坐夜航,休息不好,所以起得比较晚。大约10点check-out,我们帮部分行李也寄存在酒店地下的行李处。

行前曾为岛上最引人入胜的沙漠海滩风景赞叹不已。而我们的住处就离这一绝景咫尺之遥。

从酒店出发,步行一刻钟左右,到达了一个好比宫殿似的酒店。穿过酒店内堂,有一条小径延伸至沙漠。沙漠的尽头就是金色的海滩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在沙漠中行走了近20分钟,终于走到海滩旁。海边的躺椅上到处可见一丝不挂的同性恋男子。女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走在其中,不禁有些不自在。

爬到沙丘上,俯瞰大海。有游人在此休息,也有裸男在此拍照。他们和这沙漠海滩组合成一幅具有强烈生命力的画卷。

花7.5欧,在海边租了2张躺椅。一面看着蔚蓝的大海,一面看着海滩上嬉戏的人群,任时光流逝。

午后,离开沙滩,到Faro的总站乘91路车再换1路去Puerto de Mogan。途经Playa del Cura,一个几乎没有游人的海滩。

下午,来到Puerto de Mogan海滩旁,找了个餐厅先饿补了一顿中午饭。其中menu of the day的3 courses meal十分划算,加上饮料才9欧。

饭后,我们过了座小木桥,来到港口附近。沿路一排排白色房子配合五颜六色的门框和窗棱,再加上摇曳的棕榈树和妖艳的鲜花,十分靓眼。港口上白色的帆船层层叠叠,看似繁忙,却也悠闲。

傍晚我们回到住地附近,再次去了海边。本来想等到日落,但是我们9点必须回到酒店,取回行李,并且搭乘9点27分的公车去机场。所以最后只在海边的沙丘上漫步了半饷。沙丘上,有情侣玩着手控跑车,也有人默默地注视着大海……

晚7点半,我们回到酒店旁的Yumbo Centre,光顾了一家中餐自助,一人5.55欧。

这家长城酒家III的菜别说,还真是典型的中餐自助的味道,又油有咸。酒水单也不便宜。我点了一杯特饮——荔枝酒,2欧,才一小杯。不过这个杯子比较有趣,里面跟万花筒似的,可以看到一个裸男,搔首弄姿的。不愧是在Gay城的餐厅,连器皿都变gay了。

吃完这最后的晚餐,我们回到酒店,与猫咪们告别。随后便等候在巴士站,9点半多66路总算来了。我们告别了Gay城,告别了Gran Canaria,告别了Canary Islands,乘夜里1点的飞机,回到伦敦。结束了这充实而悠长的假期。

猴猴的出场也到此告一段落。在机场跟大家say bye-bye!

三、攻略推荐

1、Loney Planet有本专门的Canary Islands,里面图片不多,介绍一般。但是对于岛上交通的信息,还是比较有帮助的。推荐的餐厅,个人觉得一般。

2、两个岛显然能够自驾会方便很多。但是驾驶技术得过关。因为很多路十分陡峭、崎岖。山路十八弯嘛,这就要练家子了。

3、Bono Bus Card确实很划算,特别是Gran Canaria,岛相对比较大,而且公交比较发达。我们两人(不算猴猴 )3天一共消灭了2张卡,但其实要买3张就正好了。一张15欧,不能充值的。但是可以多人使用。

4、去火山公园,如果没有车,参团还算不错的选择。可以听导游的讲解。午餐也不赖。不过那个骆驼之旅是需要另外交钱的。一人5欧。

5、从L岛到Gran Canaria的船票没必要提前买,当天去A城市的港口买就OK,价钱一样。

6、我们住宿的两个apartment hotel都比较赞,特别是第二个,一人一晚才10磅多,比hostel都便宜,强烈推荐。

7、旅游景点都有卖纪念品的。比如在我们去Cruz of Tejeda时,就有当地人强买强卖。一个类似于牛仔帽的仿革帽,最开始要价11欧,由于老公听成1欧,便交了钱。后来人家说不行,我们就讨价,最后3欧就拿下了。顺便说句,当地语言不通(大多都不会英语),我们讨价也是跟他用计算器按数字。还有买明信片,Yumbo Centre里有10 cents的。千万不要直接去景点买。当然如果特别喜欢或质量很好就另当别论。

8、如果行李装不下,可以到当地买沙滩毛巾,特别是在L岛,有的才买5欧不到。

9、防晒霜太需要了。我们这次因为带的是快用完的一小瓶,老省着用,结果两人都被晒伤了。顺便说句,岛上防晒霜的价格可就有点不菲。

10、很多小餐厅的tapas都不错。但中餐馆我看就不用去了。虽然两个岛都有很多,比如稳舟啊,长城啊,都是骗鬼佬的。

11、information centre一般周末关门。

12、L岛有不少日团可以参加。但Gran Canaria基本就没有。只有在Las Palmas有那种上窜下跳的旅游双层bus。

13、Las Palmas的步行街不错。东西挺好。衣服也pp!

14、L岛的Haria就不用去了。Gran Canaria的任何一个村镇都比Haria好——老公语。

15、说句实话,语言不通还是挺不方便的。所以有人会西班牙语、德语、荷兰语或意大利语还是可以通行自如的。

暂时就这么多吧。如果想到了,随时添加。

四、总结花费
首先,我是在英国换的欧元。1:1.23,汇率不是很好的时候,不过也没办法,现在形势就这样。我前100欧元是在M&S换的,更低,才1.19。后来去[url]www.onlinefx.co.uk[/url]订的。没有Commission,用debit card划帐没有handling fee,250镑以上没有delivery charge。第二天的royal mail special delivery。

后来证实,在岛上,特别是L岛上换其实更划算,差不多1.25,1.26。也没有Commission,至少外面牌子是这么写的,具体没进去问,因为我们换得够多的了。

我们总共换了大概700欧元。剩回来了125欧。飞机票和酒店的钱都是提前付的。机票两人一共不到120镑。L岛酒店3晚是103欧。G岛酒店是3晚64镑。总共是735镑,一人368镑(452欧左右)。

具体帐单如下(英镑兑换欧元请以1:1.23计算)
机票:不到60镑/人
酒店(6天):74镑/人
L岛到G岛船票:37镑/人
L岛去火山公园的日团:32.5镑/人
L岛和G岛内交通(包括3次打车,游记里都有提过):35镑/人
吃饭(含小费)和超市食品:约100镑/人
旅游纪念品(明信片、邮票,带给同事的小点心,老公的帽子和偶的top):30镑

P.S.忘记算猴猴了。Easyjet上买的,13镑,还挺贵的说。

Read Full Post »

 
423日,伦敦Metro报上刊登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一个赤裸上身的中国男子,胸前贴着一张平展的烟盒纸皮。烟盒下掩盖的是一处伤久未愈而形成的大洞,可见心脏在跳动。

居住在广东太宁今年51岁的村民饶加昌,十年前做过肺部脓肿切除手术后,由于经济原因,本来仅有三四厘米的伤口未愈合,如今他的右胸前却冒出一个大洞

本来伤口这么大,是顶不住空气和细菌的侵袭的。然而,饶加昌靠着每天“自助”换消毒纱布硬是度过了他人生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

现在饶加昌希望通过募捐筹集手术费用。

 

看到这张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篇关于“篮球女孩”的报道。报道中的女孩由于3岁时的一起车祸而高位截肢,从此下半身被套在篮球里行走。将近两年后的一篇后续报道中,女孩已经在各方捐助下成功安装了假肢,终于真正地站了起来。据说她已被计划培养成残疾人运动员,将来争取能够参加残奥会。

 

一想起当年的“篮球女孩”,我心中依然感到一丝酸楚。虽然她现在已经得到社会的关照,相信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都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但是这样“幸运” 的人能有几个人?

 

如今又出了这个“烟盒男子”,到底我们国家的医疗出了什么问题,使得成千上万的贫苦的国人竟得通过博取他人(甚至是外国人)的同情心才能有钱看病?!

 

记得今年年初英国也刊登过一幅关于中国医疗技术水平的照片。照片中,一个先天生有“翅膀”,即有四肢手臂的女孩在北京成功地接受了肢体切除手术。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已不止一次被世界认可,让世人叹为观止。

 

然而,就在我们在重大疑难杂症中取得突破的同时,我们的国民,特别是处于贫困偏远地区的普通老百姓,却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相对而言,英国确实在医疗保障方面可圈可点。首先,所有的英国居民,包括在英的留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NHS英国国家健康中心),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一般的小病急诊,为了节省预约私人医生的时间,也可以去NHSWalk-in Centre。对于少数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注册NHS的人,还可以去其它的医疗慈善机构。

 

另外,福利较好的一些英国公司还为员工及其家属免费提供私人医疗服务。有的甚至连昂贵的牙科基本治疗(非美容整形类)也包括在内。

 

回过头来看下国内的情况。我们学生时代也有医疗保障,当然只是看病免费,买药需要自费。工作的人呢,有三险一金,其中一险就是指医疗保险。然而每月存的这百十块医保是否真能抗得住大病,我深表怀疑。但商业的医疗或人寿保险,普及面仍然有限。投保的是有钱人,保不住的还是穷人。

 

就说“烟盒男子”饶加昌10年前他正当年轻力盛,谁想得到他竟突然因胸前作痛不止而倒下。几经辗转确诊就拖了小一年,先后做了两次切肺手术,花去万多元。这恐怕是他的全部积蓄了。没钱,还要养活4个儿女的他,术后便只能回家自己买来消毒纱布,卧在床上自己当起了“医生”。

 

你说这事儿能怪谁?怪饶加昌年轻时不多赚点钱,少生点娃?怪给他治病的医生没医德,居然就让他自己当“乡村医生”?还是怪我们自己国家的医疗制度——没钱就不给治病?

 

有时见到英国人嘲讽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我气愤!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悲伤。因为事实上,许多事情的责任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都知道也能理解,中国地广人多,不可能让政府全权负担医疗。但长远来说,这不是个好借口。因为时代在变。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穷人也越来越穷。富人得了大病,怎么都有钱来医。就好像王菲、李亚鹏女儿的一个兔唇,也可以花去千百万。可是穷人呢,那么多穷人孩子患兔唇的,难道就只能指望“嫣然基金“来救治吗?

 

在英国,最让我心服口服的就是它的城乡和贫富差异小,每个人都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比如,失业的穷人有政府提供的房子,有公交的半价优惠,有免费的医疗等等。高薪的富人,相对一般的工薪阶层,缴税也高出近一倍。他们的税款可以丰富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建设,真正地“取于民,用于民”。

 

我也不是说英国在医疗或社会保障方面就没缺点。预约慢,疗效低,也是许多人对NHS的评价。我有个朋友因为胃疼疼到无法工作。去看医生,结果人家要预约;去看急诊,结果人家要排号。情急之下,她买了张机票飞去法国,当天就做了手术。原来是胃穿孔。如果再在英国耗下去,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这样看来,国内在病患众多的情形下还能高效工作,还是比较值得称赞的。比如当年的SARS,医护人员日夜抢救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不过说来说去,不论我们的医疗水平有多先进,医护人员的素质有多崇高,如果没有切实的医疗保障,特别是针对穷人的免费或优惠医疗制度,那么没钱治病就不只是病人心口的“大洞”,而是我们国家制度上的漏洞。看不起外人戳我们的痛处,那我们自己就要把这个窟窿抚平。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