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9年6月

这里就不重复发了。放个链接吧:www.go2eu.com/bbs/viewthread.php?tid=192032(基本更新完毕。)

Read Full Post »

I dreamed a dream

    已经有大概一个月了吧,我一直没有更新读报。不是因为没有中国方面的消息,而是相反,消息很多,很集中——先是5.12一周年,后是6.4二十周年。一个悲剧结束,总有另一个悲剧不断重复上演。对于每一个过来人,都是不愿意被揭开和提及的伤疤。可惜,西方媒体总是那么沉溺于翻旧账,好让他们的受众永远继续对中国的‘民主’‘人权’敌对下去⋯⋯

    消息一:“54日的《独立》在国版以整版篇幅道了"大赦国"中国仍在隐瞒去年四川地震真相的告。文章"512"大地震去即将一年之,中国官方仍没有公布到底有多少孩子遇。有人估,在地震中有一万名学生死亡,八千多个家庭失去了他的独生子女。”

    消息二:《金融时报528表整版文章,分析自"六四"以来20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化,以及中共一党权得以持迄今的因素。文章指出,20年来中共施的一系列旨在自我完善、""并以此抵御民主的改革措施,期而言意味着它无法保持状。”

    ⋯⋯

    日前,有幸见到了一个自称是我读报专栏的粉丝。他说他很喜欢看我读报的‘点’,觉得不论对错,都是自己独特的想法。于是乎,鼓舞了对于政治一知半解的我,终于提起笔,对以上的英国报章发表点浅显的评论。

    纵观这些年的报道,西方媒体对中国历来最关注的话题就是政治经济。其他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花边新闻,在其民众间没有什么深远影响。

    去年曾经在英国掀起了反中共的一个小浪潮。弄得好好一个奥运在西方成了众矢之的。圣火传递到伦敦时,中国激愤的留学生群体与无知的英国‘藏独分子’在街头对峙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而协助导演着整出闹剧的始作俑者其实就是媒体。没有多年来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哪有那么多英国人没事就针对中国。外媒总是那副腔调,说我们专政,排除异己。事实上,西方社会还不是一样,不过就是换个法子,愚弄受众,还让他们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功德无量。罪过,罪过。

    说到5.12,一年过去了。当初英媒还跟慈善家似的说我们的政府是如何体恤百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灾区人民所需的物资送到手中。现在,又开始找话柄子了。说我们隐瞒真相云云。人都死了,是多少都是死了。不论是统计上无法精确,还是政府故意隐瞒,都不重要了。因为重要的是,活下来的人。他们如何重建家园,如何再婚生子,如何继续生活。我觉得是个心理正常的读者,应该都希望看到这样的报道吧。但是英国人(其实是媒体)就能那么人面兽心,非要看我们政府承认死了多少人才满意呢?我现在忽然很想知道,当年英国占领北爱时,到底死了多少爱尔兰人。

    再说6.4。我绝不否认,6.4的历史是被掩埋了。即使是我出生在80年,也基本说不出6.4到底是怎么回事。都是后来看了西方的报道才大致了解了事件的原委。不论基于什么考量,我都不会支持掩盖真相的人。就像我无论如何喜欢日本,也不会赞同他们对于抹杀侵华历史的劣行。对自己的国家更是如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旧的历史虽未能得到公证,但是,新的历史却已然在不断谱写。纠缠着过去不放的人,怎么能享受新的生活?诚然对于6.4的受害人和家属,似乎还有理由不向前看。但对于本来就没历经过这一惨剧的人,为什么要为它所累,让外人老指着鼻子说我们的不是呢?好吧,算你公布了历史真相,这一点我谢谢你了。但是请不要在以此为借口,继续干预他国的内政。因为我永远不会因此感恩答谢。

    一谈政治我就怄气。还是说点别的——娱乐,大众文化。

    前些日子,张靓影上了著名的美国脱口秀节目。虽然唱了首中文歌,但后来对谈中,又提及当初是如何喜爱上西方音乐,还清唱了几句Hero,让英国多部娱乐节目的评审Simon Cowell都颇为赞赏。虽然有中国年轻歌手能够打入西方乐坛,引起关注是件好事。但是,说到底,还不是在向世人炫耀说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深入。无独有偶。最近热播的《英国达人》节目,也有不少华人媒体频频报道。很多华人(甚至是没看过节目的人)都知道苏珊大妈。可是,英国人呢,他们有几个知道我们日前刚在伦敦举办了C-Star的决选,拥有中国Simon Cowell之称的台湾创作歌手袁唯仁前来担任评委?十分客气的说,肯定寥寥无几。因为根本就没有主流的西方媒体报道。他们对中国音乐/文化不感兴趣。即使有兴趣,也没有影响力。

    我在去年年终读报时曾说过,我是多么渴望看到更多关于介绍中国文化的英国报章,而不是反复政治经济民生这几个主题。但是,这似乎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At least, I dreamed a dream…and dreams do come true⋯⋯

Read Full Post »

浦点 Shanghai Blues

地址:193-197 High Holborn, WC1V 7BD, London

电话:020 7404 1668/9

网站:http://www.shanghaiblues.co.uk

营业时间:中午12点至晚上12

 

       久居伦敦的华人大多都听闻过浦点(Shanghai Blues) 的名字,我也不例外。虽然久仰大名,但一直未能光顾,因为觉得太高档,是忽悠鬼佬吃商务中餐的地方,不适合我这种普通老百姓。

       一次意外的邀约,我总算有机会尝试被多家英国媒体评为最佳点心(Dim Sim)的浦点餐厅。

       浦点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的Holborn主街,金融城Bank和娱乐城Soho都只是几分钟车程,地理位置很是优越。与喧闹的中国城里的餐厅相比,这里显得格外静谧

       吧台和餐厅的装潢十分讲究,漆黑、枣红和幽兰为基调的餐桌、座椅和屏风,配合墙上老上海的招贴画,有一种现代与古典的结合美。服务员清一色的中式打扮。让这里充满了夜上海的小资风韵。

       我们有幸在布莱尔曾多次用餐的包间中享用晚餐。一张圆桌上,透明的夜光酒杯中倒映出红色的烛光,让人还未饮酒却已沉醉。

       签名鸡尾酒(Signature Cocktail有些小贵,大约在8镑左右。我喝的名叫Shanghai Mule,混合了荔枝、酸橙、清酒和姜啤的清爽和浓烈,适合外冷内热的女性引用。

       小酌之后,一道道精美的点心开始陆续呈上。

       首先是所有点心店都会贩卖的萝卜酥。比起我在其他英国中餐厅所吃过的可以说更胜一筹。因为一般的萝卜酥只会有酥脆的口感,但浦点的萝卜酥饼不但酥脆,而且松软,口腔中充满了别样的幸福感。

       上海小笼包,更是一绝!先是它的造型就十分讨喜。每一个小笼包子都盛放在一个小竹篮中,然后再置于蒸笼中。小笼包的底部还有一个圆红萝卜片,让胡萝卜的清淡的甜味渗透在整个笼屉中。抛开竹篮蒸笼,小笼包本身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然而,让我颇为惊讶的是,我连用筷子夹食了两个,皮都完好无损,直至送入口中。要达到这种皮的Q度和嚼劲,从面粉的选用到发酵,绝对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小笼包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肉包子,就是因为里面的鲜美滚烫的汤汁。但一般中餐厅的小笼包,通常在夹食的时候就破了,肉汁都流走了,失去了应有的口感。而浦点的小笼包,制作之精致与精心让它保有了小笼包的本有的精髓。

       小点中还有一道我个人认为很有特色的菜——脆皮豆腐。不同于一般的红烧或是粉蒸的做法,脆皮豆腐是完整地将豆腐的鲜嫩包在略带椒盐味道的金黄脆皮中,彻彻底底的外酥里嫩,入口即化。

       主菜比起点心更具大气。鲍鱼狮子头、龙虾捞生和鱼子抄饭,真是饱尝山珍海味。

       这样的优雅的环境和精致的菜肴,价格当然也不普通。如果说一般中餐馆大约人均10-20镑,浦点的零点恐怕少说也要25-35镑左右。点心通常都在5镑以上(中午较为便宜);主菜在10-20镑不等;定餐(Set Menu55/人,最少6人起,餐单中的选择比较丰富,更适合商务宴席。

        中餐餐饮的标准在英国向来是以廉价著称。老外一提中餐,不是外卖的那几样,就是粤菜的那几道。浦点虽然也是香港人经营的港式餐厅,但菜式中也汇聚了川菜、湖南菜等不同的地方风味。而且最关键的是,它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中餐的经营模式。原来中餐也可以是如此有品位的一种饮食体验。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来到国外就舍得花20-30镑(甚至以上)尝试变化无多的英国或欧洲餐,而不愿意多花一分钱享用自己本土的美食呢?想想如果是物有所值,吃得舒畅,浦点,你定将成为越来越多华人的最爱。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或地区有什么值得推荐的餐厅或美食,请别忘记联系我:nekofood@ymail.com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