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8年4月

 

418日伦敦Metro报第20版的世界消息中刊登了一条很短的新闻。原文翻译如下:

 

台湾:功夫演员刘德华因在拍摄跳机镜头时臀部不慎碰到直升机驾驶舱操纵杆,致使直升机坠毁。为此,47岁的刘德华被罚款85,000英镑。法庭本决议由直升机的拥有者德安航空负担罚款。但德安航空的发言人却称事前曾警告刘德华在拍摄过程忠不要碰触驾驶杆。事故中无人受伤。

 

同样的事件,416日新华网的报道节选如下: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香港影星刘德华11年前在台湾屏东拍电影《情义》的跳机镜头时,碰撞租来的德安直升机驾驶舱操纵杆,导致直升机旋翼瞬间下倾,撞及地上灯具受损;士林地方法院昨天判决刘德华、永盛娱乐公司和租机签约人王重正须共同赔偿1020万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刘德华得赔510万元。

 

我曾对英国规范的新闻报道十分首肯。但最近的奥运火炬传递报道中的有选择性的,企图妖魔化中国的报道,已经让以BBC为首的英国媒体名声大损。而上面的这篇报道,更是笑话百出,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首先,一则结构较完整的新闻报道中,应明确交代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及如何,这也是我们经常提的新闻六要素。

 

这篇报道没有一处提到刘德华引起直升机坠毁事件是在何时。读报的人很自然地会以为这件事是刚刚发生。因为新闻最起码的就是要嘛。但事实是,这已经是11年前——1997年刘德华拍片时的旧事。只不过官司是最近才打完。

 

地点,是在冒号前等同于标题的位置声明的。但也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刘德华是祖籍广东,成名于香港的艺人。但是标题会导致不了解情况的读者认为连刘德华本人也是台湾人。

 

还有何人,刘德华什么时候变成Martial arts actor (功夫演员)了?!我们知道国内外影坛公认的功夫巨星有李小龙(已故)、成龙、李连杰、甄子丹、杨紫琼。杨紫琼其实主要也是戏路的关系,让人觉得她是打星。真正有功夫在身的演员本身就寥寥无几。刘德华呢,说是影视歌三栖明星比较恰当。在他从影这么多年的这些电影中,涉及武打和功夫的,有没有一半都值得研究。是因为《墨攻》《投名状》《见龙卸甲》这接连几部影片中刘德华都是饰演有把式的角色而让人误以为他就是打星了吗?可是我也没见这几部影片在英国公映或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只可能是因为04年的《十面埋伏》。因为该片当年在英国还算挺火,要不然英国人恐怕也没几个人认得他刘德华。可是,他们哪会知道,差不多同期,华仔还拍摄了《魔幻厨房》《童梦奇缘》《再说一次我爱你》这些完全和功夫”“武术不搭杠的电影。再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拍摄《情义》(又名《黑金》)的一个跳机镜头。刘德华在里面饰演调查局机动组组长,负责跟踪监视经营赌博电玩及工程围标生意的黑道老大。影片是老套的猫捉老鼠。加入跳机场景也是增加影片的刺激性。不过,能跳机就代表有功夫吗?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华仔的功夫还没练到家,才会让屁股误触了操纵杆,害得直升机失事,自己还要赔上银子。说刘德华是功夫演员,只因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电影只有功夫片。何等的肤浅!

 

再来何事”“何因算勉强交待清楚了吧。只是新闻篇幅短,所以自然照顾不到类似直升机旋翼瞬间下倾,撞及地上灯具受损这样的细节。

 

最后,说说如何——事件是如何处理。英国的报道中只提到刘德华被判罚款。事实上,华仔只是负担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将由永盛娱乐公司和租机签约人王重正共同赔偿。当然,英国人不会了解,也根本不关心永盛娱乐公司和王重正是谁。不过它却报道了德安航空喊冤,说曾警告华仔不要碰触操作杆。这样一来,读者必定会更加认定刘德华该负全责,该赔全款。可新华网的报道中却提到,对于刘德华也须赔偿一半(510万),永盛娱乐老板娘陈岚直言:这关刘德华什么事?无非是名气大才会找上他。”

 

通过上述刘德华这则新闻,我看到中英媒体之间报道角度的分歧,看到英国人对中国功夫、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的误解。这么短小的一则消息,却映射出中英之间的鸿沟。我们希冀消除鸿沟,让西方社会公正地看待我们,前提是这些影响受众的西方媒体可以严格遵从新闻“六要素”且不附加倾向性的报道。当然,我们自己也要争气。比如功夫、武打以外的电影和更多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是否也该露露脸,让西方人见识下我们的true colors

 

 

Read Full Post »

4月19日早上出发,经过了coach、飞机再coach,下午近16:00才抵达法兰克福主火车站——也是我们的旅店附近。

check-in之后,开始冒雨前往17:00就关门的美术馆。

在地铁站,由于没有人工售票,也没有检票口,结果我们稀里糊涂的就逃了一次票。后来碰到好心的德国大妈,才帮我们买了回程的票。

16:25,我们找到位于美因河畔的美术馆。由于英国的美术馆一般都是免费开放的。所以我们也是横冲直撞地就上了楼,开始参观。别说,这里馆藏还挺丰富,虽然不能跟卢浮宫相比,但也有一些大师级的作品。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Golden Shepherd,一个牧羊的小男孩,手里拿着皮鞭,身边有两只小羊羔。他的模样就像天使一般,头顶笼罩着金色的光环。

逛到第三层,一个工作人员跟了过来。起初以为他怕我拍照(因为我的单反目标太大了,就挂在脖子上)。结果他确实让我老公到一层寄存雨伞。

到17:10时,我差不多迅速地把几乎所有作品浏览了一遍。然后发现老公居然还没上来汇合。只好到下面找他。结果他说,他再上来时看到有工作人员检票,才知道原来我们又一次‘逃票’了。

为了减轻罪恶感,所以就到它的shop里买了一张明信片,90 cents。

出了美术馆,在去晚餐地点的路上,经过了一家超市。考虑到第二天的行程十分紧张,于是决定把明天的午餐提前买好。香肠、面包、沙拉、饮料,最后结账发现连购物的纸袋(为了环保,没有塑料袋)都是要银子的。不过还算物美价廉。

18:00不到我们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Zum Gemalten Haus。第一次尝试在国外拼桌。同桌的2组人都是当地的老人,说很少的英语,不过非常友善。还用德语祝我们好胃口(用英语解释了半天)。

我们点了法兰克福当地的食品:苹果酒(1.6欧/杯)、法兰克福香肠拼盘(2人份,共21欧)和Handkäse mit Musik (一种cheese,2.7欧)。加上19%的税,一共是32欧。

晚上20:00左右,我们回到旅店。看CNN的关于香港帆船的节目。又看了CCTV4的中国跳水“梦之队”。然后出去享用旅店附赠的free drink voucher。因为旅店是不带餐厅的。所以实际上,这个voucher是在隔壁一家4星酒店的吧台使用。waiter彬彬有礼,倒酒的姿势非常专业。我们点了一杯当地的啤酒和一杯菠萝汁。

22:00,回到旅店,休息。这个旅店最大的不好,可能就是临火车站主街,比较嘈杂。而且床比较低,有点不习惯。

第二日,8点不到起床,吃过自带的早餐后,check-out去火车站的information centre,准备买1 day Discover Frankfurt Card。看到旅店的小册子,上面写成人一天8.7欧。但是group(最少2人,最多5人)却只15欧。可见旅游成群结伴的好处。

在information centre门外等了约一刻钟,工作人员才姗姗来迟。买了卡后,直奔Hauptwache地铁站附近的Frankfurt Stock Exchange。老公自称也算金融界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

交易所外,只见一片粉红的桃花林。林外,象征“熊市”“牛市”的铜熊铁牛成为场所地标。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有一群貌似中国当官的人也在。他们一个个上前和“熊市”“牛市”合影。还抓“牛角尖”。汗。

交易所门前的回廊屹立着象征各个大洲的守护神。整个建筑充满了古典的美,连欧盟旗帜旁还有一对可爱的小天使冲你微笑。

离开交易所,向大教堂进发。途径了歌德故居和博物馆(还没开门),然后来到罗马广场。

广场上的房子,让我想起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彩色房子和瑞士少女峰附近的民居。彩色+格子+三角形屋顶,经典和精巧的建筑。也是法兰克福的地标之一。

离开广场,转了几个圈,总算找到正在维修大教堂。除了顶尖,周身都被罩住。想进去参观,又发现需要买票。考虑到时间关系,我们决定前往棕榈园,如果时间最后又富裕,再回到河边。

约11点,我们来到Bockenheimer Warte附近的棕榈园。由于我们有法兰克福卡,所以打了个半价,两个人才5欧。

棕榈园就相当于国内的植物园。有野生的动植物、棕榈温室还有一些供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

跟第一天晦涩的雨天比较,虽然依旧是阴天,但是看到这些色彩斑斓的花儿,心情也会不自觉变得清朗。

在英国,忽晴忽雨,气温10度出头,迎春花早就谢了,可树还不见绿。而这里,在这个并非以旅游著称的工业城市——法兰克福,我竟感受到了春天。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多说无益,还是看图说话吧。除了蝴蝶花、水仙花,其它的花花草草我也叫不出名字。

12:45左右,基本看完所有温室。开始在野外的座椅上野餐。干掉了前一天在超市买的大半食物后,立刻减负不少(不过体重就…… )

13:15,离开棕榈园,经老歌剧院(就上去看了眼)再次回到河边附近。看到了著名的欧洲中央银行还有巨大的欧元标志。

走到河边,只见一排平整的棕榈树和树旁的铁轨成为两条平行线。

午后,太阳慢慢从层层云朵中钻出来,洒在河面上,泛起暖暖的光。春天就这样悄然来到。

15:00,我们准时踏上回程的巴士。20:00,回到家中。我的春天之旅也暂告一段落。

下周二开始将有一周的Canary Island之旅。期待ing

Read Full Post »

可持续发展

 

本周,在英国各大报纸继续对北京奥运圣火在各国传递遭遇藏独示威这一系列事件进行报道的同时,我无意在Metro报看到了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与奥运西藏无关的文章,题为A Dam Catastrophe(《大坝灾难》)。副标题用括弧圈住——“现在连中国政府也承认了

 

文章结合了不少图片和数据,描绘了中国三峡大坝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当地居民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的威胁。

 

文章的开头还特意讽刺中国政府不听取外界批评,企图隐瞒事实,似乎有意把矛头再次指向目前忙于处理西藏暴乱和迎接北京奥运而腹背受敌的中国政府。

 

这种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含沙射影地指责并嘲讽中国当局者的做法,显然并非一个厚道的媒体工作者所为。

 

抛去这一层企图进一步激起西方民众反对中国的不良用心,以下文章节选中的论述和数据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世界10%维管植物(那些有茎、根和叶的)。50%的中国动植物物种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三峡工程所建立的水电站全长660公里。水电站最主要的两个隐患为:改变水位而诱发的地震和庙河地区的山体滑坡。

 

2003年由于山体滑坡而造成14人死亡。去年悲剧再次重演,塌方的泥土和岩石淹没了一辆公车,30人就此丧生。

 

至今为止,已有一百二十万居民被迫从附近2个城市和116个村镇迁移。而他们只拿到了每月3.5英镑的补贴。

 

中国近五十年来平均每天就建成一座大坝。平均每个工程造成一千一百人流离失所。中国为这些宏伟工程一共重新安置了两千两百九十万人。

 

此外,建设三峡大坝的初衷是控制每年肆虐的长江洪水,而现在反而造成了干旱。长江的水位已降到142年来的最低,水流亦减少了50%

 

……

 

从兴建之初时起,三峡大坝就一直是人们批评的目标,有人指责该工程强制搬迁了100多万当地居民,淹没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古迹,并将使四川盆地的地貌发生剧烈改变,等等。早些年对三峡工程的批评声音经常会受到严厉压制。


而现在,政府官员和科学家们又对可威胁到三峡大坝的其他危险发出了警告。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的河岸。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像庙河这些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庙河是一个距离三峡大坝上游16公里的村庄。当地官员担心,一旦整个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将因此丧命,同时还会威胁到至关重要的长江水道运输。

危险因素还不止这些。中国的科学家称,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建设长江大坝是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一方面是想利用其水利资源,但更主要的是为了防止洪灾。然后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但急于求成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自诩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相信人定胜天。在面对问题时,也是迎难而上,很少自暴其短。比如,1975年中国河南某个水坝垮塌事故酿成万人以上丧生的惨剧,直到去年才被公诸于众。而对于三峡大坝的质量,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曾表示——三峡大坝:500年没有问题!可最早于20036月,在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两周以后,当大坝水位突破90米后向135米逼近时,峡谷的边坡在水压的作用下开始被侵蚀。714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滑坡灾害,滑坡山体长、宽均在1公里左右,而厚度达18米。13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滑坡体进入长江支流后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20余艘船舶,并导致11名渔民丧生。虽然官方称此次灾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质学家称,是江水水位突然变化导致了河岸岩石松动。

 

有时我们不能责怪外人说我们这不是,那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老是为了护一时之短,没能及时处理好问题,结果闹出更大的事端。就好像上面某专家说的“三峡大坝:500年没有问题”,现在简直是不攻自破了。说大话容易,但一个肩负着这么大工程的专家,做事还是严谨些好。这种自己搧自己嘴巴子的事最后就会变成老想抓我们小辫子的人的笑柄。就像上面引述的文章的结尾说“中国政府终于说出我们可能把(三峡工程)搞砸了——你可以肯定长江沿岸的情况一定非常坏了”

 

诚然,大坝在防洪蓄电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也破坏大自然的稀有动植物物种,并对附近居民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大坝固然重要,但人与自然更重要。我们可以说外国专家是危言耸听,说西方媒体是煽风点火,但我们(至少是相关人员)必须明白,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正正让我们500年后还能立足在这个地球上的一项艰巨且必须履行的使命。

Read Full Post »

 

46日,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在伦敦如期进行。这一天是旅英华人热盼奥运、声援祖国的日子;是藏独分子阻截圣火、聚众闹事的日子;是英国媒体隔岸观火、火上浇油的日子。

次日,英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北京奥运圣火在伦敦传递接力的活动照片,不少报纸着重报道了火炬接力在沿途遭遇反华示威者干扰的情况,各种报道都强调了整个活动的混乱。

下面是一些报纸的报道节选(由BBC中文网提供):

《卫报》的标题是:逮捕、搏斗和戏弄:奥运圣火接力引来愤怒和混乱 报道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被视为和谐之旅,尽管伦敦火炬接力活动策划了一年时间,伦敦都市警察局也派出两千名警察,但示威者的强烈情绪使他们在保卫火炬时应接不暇。

《泰晤士报》(奥运)圣火和平和谐的希望被抗议、暴力和滑稽剧打碎为题报道说,奥运火炬接力被丑陋的抗议活动干扰,圣火接力变成耻辱和闹剧,在长达31英里的接力活动中,超过35人被捕。 报道说,圣火在伦敦市中心传递活动中,一名抗议者几乎将火炬抢走;两名示威者还企图用灭火器熄灭奥运圣火。

《每日电讯报》声称,伦敦当局对混乱局面非常担心,他们甚至讨论过中途放弃火炬接力活动。报道说,有关官员感到非常尴尬

《每日镜报》则把批评矛头指向警方,称警方在维持秩序时太强硬。

《每日邮报》问道,伦敦火炬传递活动想给伦敦2012年奥运会做一个什么样的宣传?报道说,本来圣火接力也是展示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机会,但火炬传递演变成了低级滑稽剧唐宁街10号私下里也对这起令人尴尬的闹剧通过电视被传递到世界各地感到愤怒

继伦敦之后,7日巴黎的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也受到了示威者扰乱。

《独立报》的头版标题说:烧起来了。该报提问:伦敦的示威、巴黎的混乱。中国的奥运团结希望能否避开对人权问题的广泛愤怒。

《国际先驱论坛报》说,在巴黎原本是盛大的巡游在周一变成一片混乱,数以千计来自法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人聚集起来,抗议中国的西藏政策。

《金融时报》的标题说:西藏的抗议迫使北京与国际奥委会会谈。报道说,在伦敦及巴黎出现混乱之后,中国与奥运人员就其他火炬传递活动举行紧急会议

《泰晤士报》和《卫报》说,这项传统可能在伦敦2012年奥运时被废掉。

对于一个亲临现场的中国人,“混乱”“闹剧”——也是我脑中对本应庄严喜庆的活动的描述。

 

尽管我没有去藏独分子最集中的地段,也没有眼见暴徒抢夺火炬或者企图用灭火器熄灭火炬的惊心场面,但从我所到的Piccadilly CircusTrafalgar Square的情景来看,圣火传递的和谐之旅已被破坏。

Piccadilly Circus聚集的人并不算多。数十名身穿明黄色警服的伦敦警察在火炬经过前半个小时就已严阵以待,列队在马路两边,各个表情严肃。在小天使雕像下,有一个静默的藏独,身上挂着“Free Tibet”“History Lesson: 1936 Berlin 2008 Beijing”的纸板。马路边,几个貌似流浪汉的示威者高举“Independent for Tibet”。其中一个还与对街的一个中国人发生了口角,双方隔着马路喊叫,争得面红耳赤。站在我身旁的一对来英国旅行的老夫妇看得目瞪口呆,轻声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然,警察上前警告了挑起事端的那个藏独(至少是打着藏独旗号的英国人)。但承载着奥运精神的火炬在如此气氛中传递,已经丧失了 和平”“友好的意义。

 

再来是人群涌动的Trafalgar Square。事前有中国留学生在网上号召了近千人,在此迎接火炬并且希冀以更大的声势压过藏独分子。结果只见,狮子喷泉上站上了两个英国的藏独,手举象征西藏的旗帜。她们脚下,一个中国人也挥舞着中国的五星红旗。警察居然也不上前阻止这两个“藏独”,而是任由她们声嘶力竭地喊着“自由西藏”。广场上,到处可见高举国旗或打着“和平奥运、远离政治”等标语的中国学生和一些“藏独”分子对峙。有些中国学生情绪激昂,高唱国歌。“藏独”的呼声似乎被淹没了。但事后,英国媒体的报道依然聚焦在“藏独”的身上。

 

整个伦敦圣火传递就像做戏。而演出这种种闹剧的主要“演职员”有:

 

1、“藏独”分子和其他反华发共势力

好吧。本着尊重人权的基础,你有不同政见、不同信仰、不同目的——这没关系。你平时出来示威也好,游行也罢。只要你不杀人放火,都属正常。但是奥运不同。各国运动员苦练多年就为在像奥运这样的大型国际运动舞台上有所斩获。你们非要拿“人权”生事儿,破坏整个国家的形象。让人不能安心办奥运。无耻——彻头彻尾的反派!

 

2、所谓的示威者——披着羊皮的狼

还有那些别说西藏,连中国一寸土地都未曾踏足的英国人,你们去示哪门子的威?不过就是拿了别有用心者的银子,在那里凑凑热闹。无聊——见风使舵的奸人!

 

3、当地警察和中国蓝色护卫队

我始终不明白,既然出动了那么多当地警察以及火炬手身旁的贴身保镖——蓝色护卫队,为什么居然还能让个别“藏独”分子靠近甚至几乎抢夺了圣火!?据我所知,事前就有中方媒体获得了“藏独”示威的消息。时间、地点、组织者全有。难道警方和中国的保镖会一点不知道。就算不清楚他们会如何阻挠圣火传递,也不应该只在人家快要得手时才做出反应。无力——给人陪衬的丑角。

 

4、个别激愤的旅英华人和学生

还有个别不理智的中国人,何苦去追打“藏独”分子或者与之对骂,那不显得我们的素质与其无异吗?剧本上只要求我们关注奥运、迎接火炬。过分的言行只能成为“藏独”和媒体的话柄。无心——被人遗忘的配角。

 

5、打着尊重“人权”旗号,却不尊重我们好好办奥运的英国媒体

英国媒体并未亲身参与“演出”。但是他们却把事情越抹越黑。你们不过就想自己的国家永不日落,而看不得别的国家欣欣向荣,好比八九点的太阳。既然你们口口声声说人权,那么就不要再企图扯我们的后腿,让我们不能集中精神办好奥运了!无理——只拍一边的摄像。

当然除了演职人员,“导演”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支持“藏独”的英美等国,还有被抵制的中国政府。政治上的立场,我不想也不能置评。

 

我只是单纯幼稚地希望,让闹剧结束,让圣火传递……

Read Full Post »

4月6日,早9点,起床。
发现窗外一片苍茫,雪花纷飞。
这是伦敦今年(从去年)的第一场雪。
久违了。这好像故乡——北京的大雪。

就像银装素裹中的花朵依然盛开般,也没有谁能够阻挡寒风中热烈燃烧的火炬。
是的,今天是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接力的日子。
是旅英华人喜盼奥运的日子。是藏独分子聚众闹事的日子。是英国媒体隔岸观火的日子。

正午12时,我和老公跟几个朋友相约来到伦敦闹市区——Piccadilly Circus。
奥运火炬将于12点45分经过。
起初,只是数十名身穿明黄色警服的伦敦警察在此待命。

随着时间的推进,人越来越多:
有普通的迎接火炬的市民、游客。

甜蜜的情侣

新生的婴孩

等候的父子

有组织发奥运小旗的工作人员。

(顺便说句,三星赞助的这个旗帜根本就看不出来是奥运火炬接力嘛)

当然还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藏独分子。


被警察教育了吧。
也不知道藏独哪儿雇的那么多伦敦的流浪汉!
没素质!

12点40分左右,终于有动静了。
先是一批骑着摩托车的警察蜂拥而过。


随后是一辆伦敦传统的双层敞蓬巴士。


然后是一个表演车,辣妹们不顾严寒热舞,敬业。


最后就是重头戏——火炬交接。由West End Leading Lady兼电视主持人(也是现在BBC I’d Do Anything节目唯一的女评审)Denise Van Outen交接给另一个不认识的celebrity。可惜我们离得有点远了,看不清楚。另外,摩托车也挺挡镜的。
然后接力继续向下一站Trafalgar Square进发。偶得以跟拍了几张质量十分有限的片片(最郁闷的是我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这个celebrity是谁)


美中不足的是那个西藏独立的背景。
也不弄个好看点的banner。

大约1点10分,我们一行人也跟至Trafalgar Square。
火炬已经过了,但依然人山人海。


中国学生成为最大亮点。
由于事前有中国留学生在powerapple上发贴,组织了将近千人,在此为迎接火炬呐喊壮势。
见此架势,藏独势力也抬不起头来了吧。


还是让我聚焦我们可爱的中国学子

1点40分左右,肚子饿了。
几个人一同去了China Town。
途中被一群打着反对中共旗号的藏独分子拦截。非要向我们发传单,企图‘教化’我们。
结果,被一群中国人围上来,与其辩论。
辩着辩着,发现另一拨中国人中居然有认识的人。
天涯何处不相逢。
只因都是中国人。
随后,一行人结伴去了海外天吃点心。
这是午后2点。天虽阴暗,灯笼却红——如同我们的拳拳赤子心。


(完)

Read Full Post »

自由言论的侧面

4月1日,英国《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篇英国驻北京记者Jane Macartney的报道,题为“Stop blocking the internet, Olympics committee tells China”。

报道开头写到,“China’s Great Firewall must be lifted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to ensure free acces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向来死脑筋的英国人,居然也懂得借助世人皆知的中国长城(Great Wall) 来指桑骂槐,在Firewall前面加Great,还大写,分明就是连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一并侮辱。

至于标题中抬出国际奥委会,是为了加强报道的说服力。但不得不说,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Kevan Gosper的话也不无道理。“在奥运期间封网对主办国影响很差。我们希望同以往的奥运会一样,至少在举办期间媒体能够正常运行。”

Gosper还说,中国作为主办国有义务对希望报道8月北京奥运的3万名委任或非委任的记者开通网络。有人指责中国在西藏暴乱的几周内停止了网络运行,但这并不在奥运举办期间。他对中国在奥运期间的媒体运营依然信心十足。

中国方面,放宽网络管辖的一个例证就是近日封杀多年的BBC网站得到解禁。但是维基百科(Wikipedia),由于涉及六四以及达赖和西藏的参考资料,依然被挡在防火墙之外。

……

诚然,中国的确封杀了某些特定的网站。有些敏感词语亦被列为黑名单,以至无法在搜索引擎中正常检索。就像在英国可以自由登陆的文学城等网站,在国内就无法访问。这未免显得我们的政府过分敏感。

长远来说,封杀网站绝非上策。一定程度上,它消减了普通民众选择不同媒体渠道的知情权和发表不同意见的发言权,以至让西方别有用心的媒体抓到小辫子,而且揪住了就不放。

正如月前拉萨暴乱,中方起初禁止外国媒体进驻西藏报道,结果反倒使西方各国媒体更加不遗余力地拼凑他们眼中的‘真相’并以此作为武器,对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掀起连番轰炸。事实上,从北京申办成功之初,就有不少西方媒体跳起来指责中国对外国记者进京报道的权限不够宽松。这回拉萨暴乱,正赶上奥运圣火在全世界各地传递,一贯宣扬‘言论自由’的西方媒体自然少不了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把两者无耻地联系在一起,致使不太了解中国的西方受众也盲目地加入反对中国的行列。

英国媒体在此无疑是倡导‘言论自由’的典范。把抢救伤员说成军队集结;把尼泊尔警察说成是中国的盟友或者索性将尼泊尔和中国警察混为一谈,还有甚者把北京奥运与纳粹的柏林奥运相提并论。

言论自由的前提应该是真实有效,而不是不负责地胡说八道。中国领导人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显然不适用于大多数英国媒体。

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并非所有英国媒体的报道都是空穴来风。3月31日晚,Channel 4播出了一个关于西藏暴乱事件的纪录片。片中的记者是一个逃亡英国避难,现在已拿到英国身份的藏民。片中明查暗访了许多经历过暴乱的难民和僧侣。一些人掩面而泣,一些人伤痕累累。很明显,既然是‘教化’英国受众的片子,自然从拍摄角度、采访对象和后期制作上都突出他们所想表达的内容——只占西藏土地一半的西藏人民如何争取‘自由’,以及他们是如何受到的‘迫害’。采访大都是以藏语进行,配合英文字幕。有无扭曲的地方,我无从而知。但是,当我看到被采访的藏民时,尽管他们用布遮挡住大半张脸,但是他们无助的神情还是可以从目光中透露出来。从他们诉述的语气,也可以感受得到,他们所说的,是真实的。电视纪录片可以有剧本,但是我能看出,藏民们不是在演戏。某个精神领袖是可以教唆他的信徒烧杀抢砸,但是不可能捏造部分藏民遭受创伤,感到不平的心。在我们出于民族情绪,反击外国媒体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对于西藏问题处理不当的地方。

我们每一个在国内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人在政治课上一定学过“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结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已经达到小康,而西部省份和自治区依然贫穷落后。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许多生活质量不见提高的老百姓十分不平。我们也试图加大西部开发,对于西藏我们也做了不少称得上功德的好事。但是相比已经算的上中等发达程度的北京,一个奥运让政府投入的巨额资金,西藏人民得到的切实利益还是远远不够。民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道理亘古不变。在我们把暴乱中的藏民扣上不法分子的帽子之前,我们不妨也想想我们的法制是否完善,治理的方法又是否得当。

自由言论,祈祷我的blog不用被block。

Read Full Post »

影响力

2008年3月10日,拉萨藏人集会纪念1959年抗议中国统治失败事件,随后数日继续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后来骚乱出现,引起各方关注。接连两三周,英国各大报刊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大版面的关于拉萨暴乱事件的最新报道、图片和评论。

相信在英国生活的每一个中国人多多少少都已听闻。我在这里不想再重复叙述事件,也不想过多引述英国媒体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报道,进一步激化不良的民族情绪。在此,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只想谈谈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影响力首先反映在它在国际领域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中国是少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立场上本就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别。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联合国中占有重要一席,在国际重大事件中具有否决权。试想其他大国能不想方设法排除异己,抑制我们的政治力量吗?于是,民主人权等问题就是他们找到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而经济上,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连年都以10%左右递增,虽然人均上还不占优,但相较美国、英国等老牌强国近年来衰糜的经济,被视为威胁也是理所当然。眼看着北京奥运举办在即,中国将成为世人焦点,政治经济上势必更具国际影响力。于是西方政府抓住时机,先以苏丹的人权问题打前炮,再拿西藏暴乱当导弹,连番对我们进行轰炸,企图削弱我们的实力,扰乱我们的军心,让我们忙于内忧外患。

政经方面,西方政府隔岸观火也好,趁火打劫也罢,人家有人家的立场,我们不需要为此不平。像首相布朗五月要会见达赖喇嘛,连素来与他政见不和的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伦竟然都支持他,可见英国政局在针对中国政府方面是如何的投契。我看到一些中国学生在留学论坛上还公开了给布朗的英文信,希冀布朗能打消他与达赖接触的念头。我虽能理解这种爱国情绪,但对于这种做法不予支持。因为个体的影响力是不能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影响力而抗衡的。就算你联名找了几千名留学生写信也好,游行也罢,不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立场。对事件的发展,也只有扩大舆论,激起民愤,让彼此的矛盾更突出而已。

然后再说说媒体的影响力。媒体,是属于影响力经济,它代表着社会认同。媒体如果扩大歪曲报道,就会在后续的事件中成为帮凶。比如,英国的报道中,把中国武警的自卫行为说成武力镇压;把带有红十字的救护车说成军队集结;把暴力的尼泊尔的警察说是中国警察。我们无需嘲笑英国媒体的无知,因为无知的人只是需要教育。我们也不必为这种失实的报道气恼,因为事件终会过去,而真相只有一个。为了让世人了解真相,至少是更公平公正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也应总结经验教训并尽一点绵薄之力。

首先,我们国家的报道基本都是一边倒:强调中国政府对西藏解放的功绩,强调是达赖集团策划的恐怖主义事件,强调中国武警正在和平解决暴动。对于质疑中国人权问题这么久的西方媒体,怎么可能轻易相信。而中国又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外国记者进入西藏报道事件,这无疑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无论如何也要挖掘出跟中国媒体不同的新闻,哪怕是移花接木,也要显示出他们的话语权。如果你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我只能说,尽量搜集证据,用事实说话。我知道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照片和视频被传上网络,很多都是英语的,可以让西方受众了解事件的不同角度。

对于其他普通民众,特别是广大在英留学生,我们的影响力又在哪里?是游行吗?绝对不是。那样只会成为暴力事件下牺牲的羔羊,成为西方媒体煽风点火的契机,最后反倒让亲者痛仇者快。越是在动荡的社会,面对较高的不确定性的时候,人们的行为更加容易失去理性,更加容易跟风,更加容易从众。西方政府和媒体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既然如此,我们就更要冷静,怎么也不能让人再利用了,把事闹大。我们作为每个个体所能做的,是以严谨理智的言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不太了解情况的英国朋友。不要将激愤的表情显露于表,要把内敛深沉的一面展示给世人,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

最后引用大使馆的声明,希望大家保持冷静,相信祖国一定能妥善处理好面临的问题。让我们各司其职,影响世界。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