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评论

Archive for 2009年3月

谁更尊贵

323,《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在经济不景、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数万中国人减开支,自愿参加一网上起的一个星期花100人民度日的实验

随着经济危机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著,多沿海城市包括象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白领职员始抛弃西方品牌,而改用比便宜的中国品。文章在已有大10多万人参加了个一个星期只花100元的挑

文章个活在网上起之初,响的人并不多,但随着危机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想,而且起人还为那些能完成挑的人发现金作励,同鼓励那些完成挑的人在网上写日记讲述他成功的

大多数的参与者是白领职员,而真正能做到的只有20%的人。根据那些成功人士的经验,省的方式包括上班自行,不吃肯德基和麦当,而改吃面条和馒头等。

看到这则报道,我真是哭笑不得。要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不是只有中国吧。而且在我看来,美国英国一些以金融为支柱产业的资本主义大国遭受的冲击恐怕远比中国要大。从去年开始,几家美国资产颇为雄厚的投行接连倒闭或异帜。英国伦敦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裁员。连零售业销售也不断滑坡。一幅继大萧条之后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景象。

起初还报道着中国经济持续以10%的速度增长的英国媒体,终于开始抛出负面新闻,以‘慰藉’英国子民。说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工厂接连关闭,民工纷纷返乡;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在招聘会上被挤晕;现在又说大城市的白领要紧衣缩食,要靠不吃肯德基和麦当,而改吃面条和馒头等来度日。

我是早有所耳闻,国内的形势确实不是很好。但是这股风都是从英国的新闻报章上吹来的。再加上英国的朋友之间也会互相以讹传讹,加大国内就业恐慌气氛,所以未必全然属实。必定,就我熟知的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亲友来说,还没听说有谁的公司倒闭,或者遭到裁员而失业。相反,我的几个好朋友还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成功跳槽,找到了新工作。

因此,英媒报道说国内大城市10多白参加了一个星期只花100元的挑,我虽然相信确有此事,但我认为这并非像他们报道的那样,是因为金融危机,必须勒紧裤腰带才能过日子。特别是说什么“抛弃西方品牌,而改用比便宜的中国品”,“不吃肯德基和麦当,而改吃面条和馒头等。”这些话也太埋汰我们中国人了。好像我们都是崇洋媚外,天天都巴不得吃肯德基和麦当劳似的。你以为白领就真喜欢吃那些垃圾洋快餐吗?还不是因为工作繁忙,想要就近快速解决才会选择肯德基和麦当劳。要说吃面条和馒头,恐怕在大多大城市白领办公的大楼里还没得卖吧。你以为是政府机关单位食堂呢?而且要说白领相对常去的永和豆浆、馄饨侯、城隍庙一类的中餐快餐也不便宜,一份套餐跟肯德基、麦当劳差不多。靠这个省钱,我觉得不太靠谱。还有说什么上班骑车,对于乘坐公交来说,能省多少钱。以北京为例,公车用IC卡打卡才4毛钱,相比伦敦高昂的交通费,简直是九牛一毛。要我说,伦敦人才该骑车上班呢,这还能确实省点银子。

其实能有这么多人响应,不过是为了应应景儿,凑凑热闹。能有20%的人成功用100块(10镑)过了一个月已经很不可思议。想想伦敦的消费也没比北京贵上10倍吧。但要让伦敦人用100镑活一个月(不包括住房),恐怕想都别想。光地铁月票都占了一半多了。伦敦又不像北京,到处都是自行车道。总不能在大马路上骑车吧。想省钱都没法省。不过人家英国必定‘先进’,大不了失业了让其他纳税人养,还能领救济金,住council house。这在国内可行不通了。不过至少在国内省吃俭用活着都比在英国死命赖着要过得有尊严。

英国人或许觉得中国人吃不起肯德基和麦当,才改吃面条和馒头;但我要告诉他们,我们在英国可是只会因为吃不起面条和馒头,才改吃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哪个比较尊贵,咱自己心里清楚。

Read Full Post »

孔子‘复活’

317英国主要报纸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中国即将拍摄电影《孔子》,而功夫片明星周润发将出演孔子的消息。

《独立报》的整版报道配以周润发在武打电影《卧虎藏龙》中的造型和孔子塑像说,孔子这位中国最知名思想家的哲学过去被看成是共产主义的敌人,而今孔子又流行起来,以至国家出钱拍摄他的传记片。不过文章也说,演惯了吴宇森动作片的周润发这次只好放下手枪,拿起毛笔来表现人物了。

文章说,中国当前的共产主义领导人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不得不放下意识形态,向孔子寻求答案。尽管毛泽东曾经说孔子是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格格不入的封建思想家,文革中的红卫兵也曾尽一切努力消除孔子的影响,但今天的中国领导人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文章特别提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孔子的热情,特别是他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就有着明显的孔子学说痕迹。

文章说,在利用孔子提高个人修养的理论创造社会和谐这个问题上,中共的想法已经和学者趋于一致。而且,随着经济的开放,孔子的商业价值也日益明显,深受媒体欢迎的孔子学者于丹关于《论语》的畅销书成了中国的"心灵鸡汤"。另外,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也在用科学方法确定谁是孔子正宗的后裔。

《泰晤士报》配发的则是周润发手持双枪,浑身是血的剧照,文章还用资料说明孔子学说和周润发在他电影中的暴力台词格格不入,不过文章承认,让周润发演孔子从票房收入考虑是个理想的选择。

该报驻北京记者麦卡特尼在文章中感慨,孔子向当年统治者推销不出去的仁政思想在21世纪的共产主义中国找到了知音,成了今天中国"和谐社会"口号的思想基础,也成了中国掩饰仍在扩大的贫富差距努力的一部分。

《每日电讯报》报道的角度和上述两报大同小异,不过,该报驻北京记者就这部电影采访了目前任教清华大学的英国哲学家贝淡宁(Daniel Bell)。贝淡宁谈到,这部电影在今天中国孔子流行的背景下肯定大受欢迎,不过,孔子周游列国时也经常批评各国当政者,还教育知识分子仗义执言,因此贝淡宁指出,这部电影如何处理孔子思想的这部分"麻烦"内容值得关注。

看到这则报道,我忽然想起大概1年前在英国很受欢迎的University Challenge 电视节目上看到过英国的大学生回答一个关于孔子的问题,结果学生轻松地答对了。但是当有一期被问及中国某一代国家领导人时,那组学生却没能回答上来。这不禁让人惊诧。或许中国的古代文化恐怕在国外更加盛行吧;相反对于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或是领导人,恐怕了解得都只是外国媒体报道的相对有选择性的片断吧。

说孔子的仁政和现在中共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搭边,就跟说孔子和周润发形象一致似的,是一种无奈的诠释。因为西方人不可能了解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更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八荣八耻",但是说道孔子的观点,或许倒有不少人能说出一二。所以借由电影宣传孔子,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共领导下现在的"和谐社会",这种看似‘一石二鸟’的影射并不让人欣慰。

再说孔子和周润发,说实在这恐怕和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想像的形象都有差入。更何况英媒还有意无意地上了发哥当年小马哥手持双枪、浑身是血的剧照,这能是那个满是胡须、慈眉善目的孔子吗?不过仔细想来,要说在国外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中国男影星,又能找出更合适的人选吗?不能!总不能让成龙、李连杰、粱朝伟或是刘德华饰演吧,那差得更远了。金城武混血,也太年轻,看他演个孔明就已经有点冷,孔子就饶了他吧。这么推想,周润发好歹微笑时有点深沉的儒学味道,也算是赶鸭子上架了吧。

如果有天让陈宝国演出一部中共的史诗影片也能在海外赢得市场的话,也就用不着靠已经入土千年的孔子‘复活’,和儒学家不太靠谱的周润发出面来博取海外票房了。这一天会来吗?这恐怕和中国是否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一样,没人知道。

Read Full Post »

正在穷游上努力更新美国行游记,应多方要求,先把链接贴出来,请大家耐心等待。
http://www.go2eu.com/bbs/viewthread.php?tid=168959

Read Full Post »

无极限

33日,伦敦Metro报的头版刊登了一条导读,题目赫然写着“Kung Fu The Musical?(功夫音乐剧?),旁边还附了一张成龙的照片。

 

翻到具体文章的页面,才发现其实是对音乐剧Mamma Mia幕后的剧作家Catharine Johnson的一篇访问。其中当被问到个人的偶像时,Catharine说到了成龙:“我一直想见到他。他的影片都棒极了!他是个非常精细的演员,虽然很多人可能看不到这点,但是我觉得他是。他可以诠释复杂的角色,并且出色完成特技。他是一位杰出的喜剧巨星。如果他考虑换个口味,做功夫音乐剧,那么我一定会站在最前面。”

 

起初看到头版的标题时,还以为成龙真要出演功夫音乐剧了,还不知道英国观众会怎么看。想起去年有篇报道,把刘德华也说成是功夫明星。觉得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影星除了会演些功夫武侠片,就不会干别的了。想成龙、刘德华,拍了那么多影片,诠释了那么多种角色,也不乏言情的,或是喜剧的:比如成龙的《玻璃樽》,刘德华的《瘦身男女》。可是被流传到西方的,被人们记住的,还不是就那几部功夫片。可叹啊。

 

这回看到有英国剧作家欣赏成龙,虽然只是在她的访谈中偶然谈起,但也能看出至少有人能够挖掘到一个演员的深处,不是只被惊人的特价动作吸引而已。艺术本来就是没有国界,也没有限定的,这样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只有一种演技的演员不会成为巨星。所以成龙当然也不是功夫明星这么简单。可以文可以武,可以喜可以悲,才是一个完整的真性情的演员。至于音乐剧嘛,其实成龙早期出道时就没少唱过歌,舞台经验也算丰富,真要演出功夫音乐剧,也挺有新意。必定要想证明宝刀未老,就要勇于尝试和挑战新事物。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在看完访问文章后,刚激起以上小小感慨时,我又看到了同天报纸上的另外一条新闻,是说Oasis乐团去中国演出要泡汤了。本来筹备工作已经井然有序,结果由于12年前Oasis乐队的成员曾去美国参加过一场支持西藏独立的慈善音乐会,所以这次中国行的许可被吊销了!Oasis乐团十分失望,我相信他们的歌迷也一定很无语。

 

中国一直一来对于外国媒体报道中国都设置重重关卡,为此在奥运期间还受到过猛烈抨击。想不到对于音乐也是如此严苛。曾经因为类似的政治倾向问题,使在90年代末红极一时的台湾歌手张惠妹在内地销声匿迹了好一阵子。现在又拿出Oasis12年前的‘政治错误’,让他们不能实现与中国歌迷接触的机会。我记得中学时,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做《音乐无极限》,就是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陈鲁豫主持的。我当时觉得这个节目的名字取得甚好。因为像影视音乐作品,即使语言不通,光靠影像和声音也能够传达讯息,可以感染人心,是难得可以突显不受国界限制的艺术。想想在中国不被主流接纳的嘻哈音乐,去年也曾经到英伦登台演出,并且受到不少英媒关注。而我们对于英国的流行音乐,却因为某些历史残留的‘政治’因素,把人拒之门外。以前被英国朋友问道中国的审查制度,我总是想法设法辩护,不愿意人家说我们一点不好。现在觉得,不论是怎样的政治立场,都不应该影响到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或许我们的排外性,甚至比一个日不落的岛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喜欢别国限定我们的电影或音乐类型,却以诸多条条框框限制着别人。我们彼此都只在自己所规划的方圆中生活,就真的皆大欢喜了吗?

 

“无极限”的梦,希望终有天能圆。

Read Full Post »

回顾


偶可能是个超级跟不上流行文化的人。不过有些东西,年份越久,越是回味无穷。可能与回忆牵绊在一起,所以有某种不能忘怀的情节吧

比如日本动画片啦,还是90年代上下播映得最好。现在的,多半是垃圾。也只有像《柯南》这号的,10年都没完结的,才跟着看到如今。仔细想想,柯南现在都快530集了,大大小小的事件估摸着怎么也超过365个了。合着就算每天都有案件发生,柯南和他的少年侦探队也该至少升1个年级了,可是居然大家还没长大。唉,青山先生应该今年出个结局了。要不真看不下去了。

还有电视剧,《楚留香传奇》《少女慈禧》《神雕侠侣》(95版)《新乱世佳人》,即使现在看来,还是好看。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连布景都是一个假,但是这才显出表演的功力呢。

流行音乐,也是中学时的最经典,张信哲、熊天平、张惠妹⋯⋯白听不厌。现在也不知道谁红?超女还是星光四班哪?

唯一可能比以前更喜欢了,就是Morning Musume。其实从实力来说,肯定是1-3期更强,更有新鲜感。现在的都是走可爱路线,有点重复了。好在5期的高桥爱和新垣里沙还在,否则很难维持了。回顾她们以前的专属节目hello morning(后改为haro moni),觉得也是04年以前比较好看。haro moni后期的moutube有的也还行,像gakikame剧场,但是收视率已经上不去了,最后只能停播。早安的陨落啊,凄凉。。。不过只要aichan和gakisan还在,我还是会继续关注下去的。

经典回顾:
《楚留香传奇》(郑少秋版)之影子传奇片头:www.tudou.com/programs/view/_Igv9lKMAP0
《少女慈禧》全集(刘雪华非琼瑶女主人公的经典之作):www.tudou.com/playlist/id/3270029
〈神雕侠侣》(95版):www.tudou.com/playlist/id/264702
《新乱世佳人》全集(让我记住了烟玉、琦玉,一个最爱,一个最恨):www.tudou.com/playlist/id/2455195
Takahashi A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R3pwgHveg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2x3GglCV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nt7Iz_2-r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_yYcXOBX

Read Full Post »